自然山水资源与山水城市————以诸暨城市建设为例
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所关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环境的完善是城建工作者研究的永恒课题。城市的发展在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与受自然界惩罚的矛盾中前进。189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规划理论,敲响了城市发展应走良性循环道路的警钟,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就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我国在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究会”标志着城市生态在中国城市的研究的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现代的中国人对城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根据“人离开了自然又要返回自然”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并指出山水城市的概念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对人居环境构筑与发展总结出来的,它预示21世纪中国的新城市。山水城市的精神核心是“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重视科学技术,面向未来发展”。 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许多城市把自己定位在山水城市的性质上,这是顺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回归,是传统山水文化在当代的再现,标志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于引进、模仿西方城市理论和发展模式进入了立足自身文化传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
沿海缺水城市住区海水利用技术
前言 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使本来紧张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化。滨海地区14个开放城市,有9个淡水供应不足,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为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其中青岛、烟台、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岛屿,如舟山和长岛等的进一步开发,也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 面对水资源的日趋紧缺,向占水总储量96.5%的海水要水,是势在必行的。海水利用技术包括海水中提取淡水和利用海水代替淡水等技术,即通常所讲的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