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防四个类别标准要求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建筑抗震分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其设防标准要求:(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地震汝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属于一般建筑。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怎么理解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例如:8度0.2g的一个幼儿园,框架结构,15m高,查抗规为二级框架,PKPM建模时地震信息中框架抗震等级取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不改变这样取是不是错的,有没有更好的例子可以举例说明下幼儿园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对不对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谓的小震烈度即为多遇地震烈度(众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约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例如,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其众值烈度(多遇烈度)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为9度左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
关于建筑抗震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1塑性铰和理论铰的理论对比分析和有限元举例证明1.1截面受力对比分析塑性铰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塑性铰极限弯矩),并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垂直于截面)做微小转动,但是理论铰则不能承受弯矩(截面弯矩为0),并可以自由转动(结构平面内或平面外)。1.2结构体系与机构体系的转换建筑物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或超静定结构(自由度小于0,具有多余约束)。然而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组合,机构的自由度大于0,为几何可变体系。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体系,一旦梁中的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即变为几何可变的机构体系。由理论力学自由度分析可得,在没出现塑性铰之前的体系的自由度n1=3m-2h-r=3×1-2×0-3=0;出现塑性铰后的体系的自由度n2=3m-2h-r=3×2-2×1-3=1。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是具有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体系,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是某一截面或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