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后浇带施工问题
一、工程概况案例工程为高层住宅小区项目,并设有地下 ** 及配套用房等辅助设施,基础形式多为桩筏基础、筏板基础,并涉及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地下 ** 底板、顶板、砼墙设置有后浇带。筏板选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6。顶板、墙、柱选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6。后浇带留设宽度800mm,选用高于两侧一个等级的掺膨胀剂无收缩混凝土浇筑。二、对后浇带的留设要求1、对后浇带的要求1.1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1.2在后浇带构造中,除图中注明者外,后浇带钢筋应该按贯通留筋。1.3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获得。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1.4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收缩后浇带应该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5d后方可封闭。
什么叫是后浇带?后浇带如何做到不漏浆?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需要留置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后浇带漏浆,清理起来非常麻烦,不但费时费工,还影响工程质量。那么,后浇带怎么做不漏浆?下面分享郑州二建的工程实例,该项目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了漏浆通病,供工程朋友们参考借鉴。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分别为1200mm、700mm、600mm,平面设置了220米后浇带,后浇带宽度均为1000mm。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做法
看到大家对后浇带的质疑,跟大家分享一片关于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