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中青年建筑师有哪些?
《建筑创作》杂志社几日前编辑出版了《中国青年建筑师188》,简要介绍了文革后毕业的(一般称为第四代建筑师)国内成就较大、名气较大的青年建筑师—其实不少已经50岁前后了,还是称为“中青年”更合适。不过按目录来数,只有171人,不知何故? 这些人按出生日期排列,不再分名次。每个建筑师有2页的中英文介绍,包括学术简历、主要设计项目、二三百字的宣言等。遗憾的是都是黑白的。 《中国青年建筑师188》入选建筑师名单如下:1953-1960 顾均 刘家琨 张南宁 刘燕辉 丁沃沃 王建国 崔恺 孙宗列 孟建民 汤桦 王群 齐欣 余立 张伶伶 曲培青 黄薇 杨海宇 1961-1965 王洪礼 袁安江 徐卫国 徐键 邵韦平 褚平 陈雄 刘力 刘晓钟 徐维平 庄惟敏 周凯 王曙光 崔彤 钱方 刘克维 崔克家 李子萍 孟犁歌 陈更新 倪阳 孙立平 袁建平 李敬军 刘明骏 陈国亮 吕正中 赵元超 王兵 李东梅 袁山 董丹申 胡越 张铮 刘恩芳 张宇 金卫均 尹冰 朱小地 梁彦彬 龚维敏 钱平 徐锋 张雷 张祺 汪恒 张应鹏 王陕生 杨瑛 张宏伟 孙银 邱小勇 陈为民 姜维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古桥,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先开个头: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文明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涉及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己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很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溜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创举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所以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糊里糊涂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砖混结构有哪些建筑特点?
砖混结构有哪些建筑特点?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而框架结构则对墙体大部可以改动。适用于低层或者多层建筑物。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稳定性差、浪费资源等原因,我国目前新建的多层、高层建筑已开始逐步淘汰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的承重结构是梁、板、柱,而砖混结构的住宅承重结构是楼板和墙体。在牢固性上,理论上说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的牢固性要大于砖混结构,所以砖混结构在做建筑设计时,楼高不能超过6层,而框架结构可以做到几十层。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国家规定了建筑物要达到的抗震等级,无论是砖混还是框架,都要达到这个等级,而开发商即使用框架结构盖房子,也不会为了提高建筑坚固程度而增加投资,只要满足抗震等级就可以了。在隔音效果上来说,砖混
平遥城墙的有哪些建筑特色?
平遥城墙的有哪些建筑特色? 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周长6163米。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城墙高8~10米,底厚8~12米,顶厚3~6米。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泻水渠道。环城墙辟城门6道,东西各二,有上下门之分;南北各一。各门交错设置,门外筑瓮城,内外皆用条石铺墁,门洞上原建城楼各一。城墙四角设平台,原各建角楼一座,现城门楼角楼失存。城墙东南隅建有魁星楼和文昌阁,亦俱废。东墙城门上尚存尹吉甫点将台。城墙内侧筑马道。城墙外壁分段筑马面71堵,上建敌楼各一,中架木板,外设箭孔。城墙上设女墙高0.6米,堞口高2米。 平遥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城墙高12米左右,平均宽3.5米,周长6.4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均为4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顶部用青砖铺墁,内侧设马道和内向排水渠道。墙上有6座城门及门楼,四角各筑1座角楼,每隔50米便筑料敌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