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现代的设计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一、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精神 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
日本开发出一种新的房屋抗震装置
近些年来在日本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地震,为了加固两千五百万间木制房屋,东京结构工程研究中心Kazuhiko Kasai教授和综合研究所的Akira Wada教授发明了一种可以减少地震晃动的装置,使木制房屋能够经受大规模的地震。两位教授提出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在统一建筑标准下可行的模型。许多人认为只有粗梁和坚固的柱子才可以承受地震,但事实上只有粗大的梁和柱子是不够的,木材的强度并不是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唯一因素。木制房屋的抗震性能还依赖柱子和梁连接部位的性能。当房屋受到强烈的震动时,连接处用来固定的钉子会松动,甚至脱落。松动的钉子虽然可以吸收震动的能量,但是如果几小时内再次发生地震,松动的钉子就可能会失去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导致木制房屋的坍塌。两位教授提出的新方法是采用一块内部有高粗糙度和黏性的板作为阻尼层,以此来减少地震的影响。把一系列这样的板安装在墙内,就可以在地震时通过阻尼层的变形来吸收地震的能量。两位教授及其研究小组采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阻尼层:类似于汽车制动的摩擦阻尼层、蝴蝶形状的钢制阻尼层和由丙烯酸板与金属板互相粘合在一起的弹性阻尼层。阻尼层被设计成
也说日本地震和我国房屋的耐震经验……
本人高龄学生。上午来研究室,忘记带钥匙了,呆在走廊里。隔壁德高望重的学者路过看到我站着,就热情地迎我到他屋子里坐一会儿期间让我过去,看看他新收到的数据:上面显示,日本宫城县西边的一个强震记录点,加速度记录的峰值达到了2700gal还多一些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记录的最大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了。但从一开始的录像和情况来看,震坏的房屋真的还不多。记得看到另一个很热的帖子说,9级强震是在海里的,离城镇比较远。而汶川地震很多城镇就在震中附近。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数据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汶川地震中,记录到的峰值加速度,最大值在卧龙附近,大概1000gal左右。同样是居住地,数据的差异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证据,说明这两次地震对城镇作用的大小,还是明显不同的。同时也确实说明,我国很多建筑的抗震能力,确实和日本有差距。此外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能力也有差距。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的。多大的差距?相当遥远吗?我觉得并不是的。记得在震区,有很
弱弱地问下,日本的房屋抗震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大地震,9级,仙台是地震中心,但是我看到国内记者报导说仙台的楼房连裂缝都没看到,更没有倒的,这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房屋用的是什么材料?是不是用加粗的钢筋和强的水泥就可以了?这个我很好奇,日本的民房都有设计院设计吗,要有抗震级别吗?抗多少级?这次9级的都没倒。 云南盈江地震,5.8级,空心砖害死不少人,但是空心砖是很常用的,我还听说实心砖不能使用,说是神马为了节约耕地,有这回事儿吗?那个空心砖是广泛使用的砖吧,它的功能是过度吹嘘,还是砖的生产工艺没达到要求的强度?今年的建筑中,是用空心砖的多,还是实心砖,还是有更好的砖? 我对建筑不懂,只是有这些疑问,跨频道来,谢谢回复者![ 本帖最后由 wangym3680 于 2011-3-15 15: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