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淡化事业的走向
我国也是淡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之一,因此,一些国家在海水淡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政府引导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关键。国外海水淡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海水淡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政府对于海水淡化发展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我国已发布实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并对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加大水价改革力度,通过合理调整水价及其结构,促进海水淡化水的生产和使用。要依据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海水淡化水价格,允许进入城市供水系统,并保证一定的使用量。 二是技术创新是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国际上一些长期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的知名大公司,虽然在当今的世界海水淡化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但为了保持他们的地位,仍在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我国海水淡化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数量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工程规模小、设
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两点认识
来源地址不详!认识之一: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修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般认为,南水北调的目标是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从海河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表明,如果充许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利用水质不合格的污水,继续牺牲生态环境,再维持若干年也还是有可能的。所谓流域现状缺水70~80亿m3,是在不允许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不超采地下水条件下的缺水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局部地区已危及人类生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湿地消失、河道干涸、河口淤积、水污染严重等方面,既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反映了缺水的严重程度。地下水严重超采是海河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实施后,城市地下水实行限采就有了条件。城市要大大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不但要实现采补平衡,而且要进一步限采,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恢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农村地下水限采较为困难,可通过地表水源调整、增供经处理污水等方式增加供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2)(3)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调水超过10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激辨热潮时,本人正患重病住院(复发脑中风),一直未能参于,近来浏览各方高论.旧话重提.想说几句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见: 西南地区每年流出国境的总水量的确有5000亿立方米,但能调水的河流只有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凔江,而三江流出国境的总水量不过3000亿立方米,目前提出的调水方案的调水河段、除 雅鲁藏布江以外、均处于河源地区,引水量极其有限,而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上游河源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下游临近国境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5000毫米,从而造成流域内的径流分布也极不均匀。上中游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的70%以上,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却不到全流域总量的30%。虽然雅鲁藏布江出境总水量达1400亿立方米,但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径流量还不到400亿立方米,因此、目前所提出的各种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调水方案,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