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两点认识
来源地址不详!认识之一: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和修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般认为,南水北调的目标是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从海河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表明,如果充许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利用水质不合格的污水,继续牺牲生态环境,再维持若干年也还是有可能的。所谓流域现状缺水70~80亿m3,是在不允许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不超采地下水条件下的缺水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局部地区已危及人类生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湿地消失、河道干涸、河口淤积、水污染严重等方面,既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反映了缺水的严重程度。地下水严重超采是海河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南水北调实施后,城市地下水实行限采就有了条件。城市要大大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不但要实现采补平衡,而且要进一步限采,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恢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农村地下水限采较为困难,可通过地表水源调整、增供经处理污水等方式增加供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2)(3)
重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调水超过10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激辨热潮时,本人正患重病住院(复发脑中风),一直未能参于,近来浏览各方高论.旧话重提.想说几句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见: 西南地区每年流出国境的总水量的确有5000亿立方米,但能调水的河流只有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凔江,而三江流出国境的总水量不过3000亿立方米,目前提出的调水方案的调水河段、除 雅鲁藏布江以外、均处于河源地区,引水量极其有限,而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上游河源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下游临近国境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5000毫米,从而造成流域内的径流分布也极不均匀。上中游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的70%以上,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却不到全流域总量的30%。虽然雅鲁藏布江出境总水量达1400亿立方米,但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径流量还不到400亿立方米,因此、目前所提出的各种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调水方案,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原则
1、河流形态空间的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南水北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涉及到了中国南北方的重要流域,根据河流形态空间的异质性原则,我们要打造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为动植物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家园。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地区的环境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测,建立关于河流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因子就是河流、河势、水温、水位、水质、以及水文的周期变化等。生物因子就是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等、使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环境为生物提供家园,同时生物又可以保护家园,这样的设计是符合生态发展的。 2、景观尺度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还必须要考虑到景观尺度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此问题,生态水利的建设,不是只顾局部地段的建设,而是全面的进
与其叫“南水北调”,不如叫“北水北调”
从水文地理上讲“南水北调”没错,但是从行政区划上分析“南水北调”的说法可能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南水北调基本上仍属于缺水的北方15省区市内部的水资源配置,并不影响南方各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三北”及河南、山东15个省区市在我国属于贫水地区,其年均径流量为490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每年5744亿立方米,分别之占全国总量的18.07%和20.42%,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7.6%、人口占全国的40.6%,缺水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北方缺水地区内部又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问题。秦巴山地及其周边地区山地迎风坡是北方地区的多雨中心,但是这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又多向南流入长江流域,河南省长江流域径流量为每年66.9亿立方米,陕西省为每年319.2亿立方米,甘肃省为每年105亿立方米,青海为每年176.6亿立方米,四省合计为每年667.7亿立方米。另外青海澜沧江源头地区的径流量达到每年106亿立方米。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看到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入长江,当地人也是满腹委屈与不平,如果他们有能力早就在当地箍坝、掏洞,搞本省的“小南水北调”了。豫陕甘青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