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铺设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1版)对单复合衬里结构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地基,细粒土及砂石导水层,土工膜,砂砾石,保护层,生活垃圾。而我看了一个2003粘设计的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结构是这样的顺序:地基,压实土层>300mm,1.5mm土工膜,300g土工布,300mm厚粘土,400mm厚砾石粒径4-6cm,生活垃圾。这里的300mm粘土是什么作用了,是规范上的保护层吗?但是又和规范上的顺序不一样了,搞不懂了。压实土层作用又是什么了?如果算作膜下保护层,这样就没了导水层了?这个是西南院的一个工程师设计的?有道理吗?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4版)对复合衬里结构说明如下: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滤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土工织物层,生活垃圾。我现在接触了一个填埋场的设计,我该怎么布置防渗衬里结构了?各层采用什么材料呢?如果按照技术规范上的,1米厚的膜下防渗保护层,工程量还是很大哦?
垃圾填埋场内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研讨
垃圾场内排水应包括三部分:场内雨水、地下水、渗滤液。现只讨论雨水收集问题;因其他两系统技术已被大部分设计师所接受。而雨水与地下水一般采用底部盲沟设管收集。那上部雨水在填埋过程中如何实现及时收集问题。大部分国内设计即使做好以后,具体实施效果不明显(大多因为填埋场的运行费用问题)。 问题:1.采用雨水井(口)收集,每日临时封场采用粘土。则在上面填埋时又的开槽(渗滤液下渗)。雨水井(口)又得同步加高。另外粘土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皆缺,投资较高。2.采用膜每日临时封场。得每日将膜取走重复利用。因膜贵且渗滤液在下次填埋后需下渗。3.如果采用进口膜,开始不透水(收集雨水),上面填埋垃圾后马上降解(让渗滤液下渗)。这种膜谁用过,效果如何,价格如何?4.雨水井同步加高其密封问题,垃圾压缩沉降后设套接管解决,但密封如何解决,套接管强度问题(外包粘土)能否解决。5.雨水口下不采取混凝土井还是采用套接管,雨水口如何移动(采用塑料成品?)? 以上方法具体实施皆有难度,而南方雨季水量较大,不做雨污分流调节池容积不够。增大调节池投资太大,旱季又
垃圾填埋场除臭技术分析
现今,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废气产生场所的垃圾废气除臭措施与除臭技术主要针对集中排放的恶臭物质,根据废气物质成分与释放的差异的废气处理方式分为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降解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电晕法、生物法等10种,妥善解决垃圾填埋场的恶臭问题。 1)吸附法 垃圾恶臭废气的吸附剂以活性炭居多。 由于吸附剂往往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能脱除痕量物质,但吸附容量一般不高(约40%,甚至更低)。一般活性炭脱臭多用于复合恶臭处理的末级净化。吸附法还常常与其他净化方法(吸收、冷凝、催化燃烧)联合使用。 缺点是废气处理设备体积大,流程复杂,当垃圾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失效。 2)吸收法 吸收法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气态污染物的方法。 吸收法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