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转载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 沈世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150090) 摘要:本文通过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对各种形式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复杂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作了探讨, 通过所完成的2800余例各式网壳的全过程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稳定性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关键字:网壳结构 稳定性 全过程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一、概 述 稳定性分析是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国外自70年代以来,国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网壳结构发展异常迅速,其稳定性问题遂成为研究热点领域之一。 结构的稳定性可以从其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中得到完整的概念。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是把结构强度和稳定问题分开来考虑的。事实上,从非线性分析的角度来考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和强度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可以准确地把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至于刚度的整个变化历程表示得清清楚楚。当考察初始缺陷和荷载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实际
结构分析与稳定性设计一般规定
5.1.1 建筑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可按结构静力学方法进行弹性或弹塑性分析,采用弹性分析结果进行设计时,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为S1级、S2级、S3级的构件可有塑性变形发展。5.1.2 结构稳定性设计应在结构分析或构件设计中考虑二阶效应。5.1.3 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应与构件连接的实际性能相符合。5.1.4 框架结构的梁柱连接宜采用刚接或铰接。梁柱采用半刚性连接时,应计入梁柱交角变化的影响,在内力分析时,应假定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并在节点设计时,保证节点的构造与假定的弯矩-转角曲线符合。5.1.5 进行桁架杆件内力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桁架杆件轴力时可采用节点铰接假定; &nb
结构稳定性的验算与控制
A 控制意义: 对结构稳定性的控制,避免建筑在地震时发生倾覆. 当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宽比较大,水平风、地震作用较大,地基刚度较弱时,结构整体倾覆验算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度的控制。 B 规范条文 规范:高规5.4.2条,高层建筑结构如果不满足第5.4.1条(即结构刚重比)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地震、风)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规范:高规5.4.4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所应满足的条件. 高规5.4.1条,当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高规第12.1.6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计算时,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分开考虑。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重力二阶效应即P-Δ效应包含两部分,(1)由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重力效应;(2)由水平荷载产生侧移,重力荷载由于侧移引起的附加效应。一般只考虑第(
结构几何稳定性与平衡矩阵疑问
1.b=3j-k是下限,静定;如果满足了该下限,b>3j-k的时候结构体系也是成立的,静不定(超静定)。2. 3j-k,j是节点总数(含被约束节点),k是约束数。3j-6只在董老师的书492页出现了一次,在董老师、罗尧治老师写得其他论文里面也还是用的3j-k。3. 是的,Maxwell准则只是一个初步判定的依据,当时还没有预应力的概念,仅从节点数、杆件和约束数量判定结构是否成立。但是无法反映结构的拓扑关系,两个同样的节点、杆件、约束数量的结构,可能因为杆件长度不同,一个成立而另一个不成立。最显著的例子见S. Pellegrino和C.R.Calladine在1986年的论文 " Matrix analysis of statically and kinematically indeterminate frameworks"里面的Fig. 1 (d.1)和(d.2)两个结构。Ps: Pellegrino的论文里面也用了3j-k和3J,不过在list of symbol里面说J代表“number of joints excluding found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