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浮岛净水技术进行水环境修复
现在,生物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
“浮岛” 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 改善景观; 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在这里讲的生态工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来的,他俩给生态工学下的定义是 “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 , 1988)。作为水边的环境保护技术——人工浮岛,20年前是由德国的BESTM
我收集得一些标准技术措施!
(转贴)楼梯设计总结一. 关于楼梯剖面:1. 首先空间想象一定要准确,这样才能对整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剖面的方向,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以及轴线的位置一定要准确,同时剖切标号的表达要清楚(是A-A,还是1-1等)2. 构件编号表达清晰准确,构件一般在剖面上有完整的表达,如PB,TL,TB,L,TZ以及框架梁,钢筋混凝土墙等等3. 各种尺寸表达清晰,PB的宽度,踏步的平面尺寸(如280*10=2800),踏步的竖向尺寸(如150*10=1500),还有一点就是PB厚度,TB厚度,(同一种编号可以只有一个地方表达)4. 当然作为设计,建筑的净高需要我们时常注意(容易造成人难以通过),这涉及到结构形式(板式(又含折板,平板,即A,B,C,D四种形式),梁式等)的选择以及构件的尺寸。5. 从结构的角度上讲,休息平台是我们单单作楼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一定要注意其传力方向及受力部件,而楼面层则需要与整体做好联系,特别是钢结构楼梯,休息平台的搭接以及楼面层构件与主体的连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 关于梯段
有关电梯的改造技术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安装的交流双速电梯、可控硅调压调速电梯以及直流电梯,由于控制方式落后、故障较频繁、维修保养不便、能耗较大、舒适感较差等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为了达到既节省经费,又安全可靠的目的,许多用户选择了电梯改造。10年来,电梯改造市场越来越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对电梯改造的统一规定,因而电梯改造市场比较混乱,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几年来,电梯行业和有关部门对电梯改造的管理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讨,据统计,仅2002年《中国电梯》杂志上就发表了5篇有关电梯改造的文章。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电梯改造技术法规,以规范电梯改造行为,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下是对电梯改造管理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1 如何界定电梯改造行为 要对电梯改造进行管理,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何为电梯改造行为,其与电梯修理(或大修)的区别是什么。目前,电梯改造的定义或与其有关的表述有以下3种。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发布的《特种设备注册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