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式景观水系生态系统的重建与维护
1 概述 中国的造园自古就离不开水,水是园林造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园的历史上,早在周文王的时期,在先秦宫苑内就有灵沼。作为人造水景园并养鱼享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兰池建兰池宫,引渭水为池,筑土为蓬莱山。后又在长安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蓬莱、瀛洲、方丈三岛,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格局,一直影响后来的园林理水,甚至影响韩国和日本园林。不管是北方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还是富有文人韵味的江南园林,水都是园林的灵魂与重心。 1.1 景观水系的重要性 除了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园林水景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如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声;提供观赏性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必需的环境;汇集排泄天然雨水,节省地下管线的投资;防护隔离,以水面作为隔离,创造园林迂回曲折的游览线路。具有符合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和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完善局部小气候、调节区域温度与风速,在园林中构景与组织线路的作用。 1.2 现状水系存在的问题 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因此开发商常以塑造水景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开发商而言,做足人文文
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哪些
1、堤围及护岸工程 各种标准的堤围是河道治理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保证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多数堤围需要实施新一轮的加固建设。在设防标准上应根据保护地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或适当超前的标准,但切不可片面追求高标准。新的“筑闸联围”要充分论证、权衡得失。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多样性,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对河道进行载弯取直和对水道湿周进行硬化、渠化处理的措施,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为野生的水生与陆生植物、鱼类与鸟类等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方便条件。 2、清淤清障 为更好地给洪水出路防止人对水的过度侵扰疏浚清淤与河障的清理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疏浚清淤主要是通过增大过水断面改善洪潮动力条件但工程范围、时机和工程量要有研究论证。河相变化有规律需要与之适应。疏浚清淤一般工程量大水下作业强度大应做好各种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与环保型清淤和航道维护型清淤结合。水下疏浚机械开挖会对水生物造成伤害,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工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修复理论基础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