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假山欣赏之藕园
耦园假山据刘敦桢教授考证,耦园的黄石假山为建于清代初年。该假山堆叠手法自然逼真,石块大小相间,有凹有凸,横直斜相互错综,以横势为主,犹如自然剥裂的纹理,和明嘉靖年间张南阳所叠上海豫园黄石假山非常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是明代叠山名家张南垣的作品,事实上这是没有经过任何考证的臆造,张南阳约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而涉园(藕园的前身)建于顺治年间(1644—1661),此时张南阳故世已经将近半个世纪,根本不可能为“涉园”叠山。因为清初距明朝不远,因此当时的工匠依然延续明人的叠山技法,所以作品风格会接近一致。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
中国古典园林假山艺术欣赏之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的假山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建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前后,是清代叠山艺术大师戈裕良的代表作。对该山的评价历来极高,很多考证严谨的学者都认为它是现存国内湖石假山之最。如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这样评价道,“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之一页。”刘敦桢教授在《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也说到“就艺术水平而言,苏州湖石假山,当推此第一。”金学智教授这样说:“环秀山庄的假山,湖石假山,全国讲应该是一个杰构,独一无二的杰构。”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戈裕良堆叠的记载,最早见于《履园丛话》 “近时有戈裕良者,常州人,其堆法尤胜于诸家。如仪征之朴园、如皋之文园、江宁之五松园、虎邱之一榭园,又孙古云家书厅前山子一座,皆其手笔。”文中的孙古云家即当时的环秀山庄。陈从周经考证后这样指出 ,“兹就戈氏今存作品,如常熟燕园、扬州意园小盘谷(据秦氏藏意园图记),及乾嘉时代叠山之特征,可确定为戈氏之作。”(《苏州环秀山庄》)在环秀山庄的假山堆叠建造时,戈裕良已经四五十岁,在叠山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也是戈裕良仅存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