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墙与背后填土的问题
兄弟姐妹们,不知道你们在做重力式挡墙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按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这本书上的方法来计算重力式挡墙的稳定和应力时,即使是1、2米高的挡墙也会出现不稳或者应力大小比无法满足,除非将挡墙背后的填土重量计入才能满足(但书上是明确表明不算这部分重量的)。书上的例题把背后坡比取为1:0.7,f=0.4,但在实际情况里我们一般取1:0.4,f在0.3左右,因此实际情况下算出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不稳的或应力无法满足。不知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我身边有好几个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难道书上的理论错了吗?有哪位大侠能否帮忙解答一下呢?感谢感谢。。。
水位变化对自嵌式挡墙的影响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柔性挡墙结构——自嵌式挡墙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挡墙是一种区别于浆砌块石挡墙和混凝土面板挡墙的加筋土挡墙,它的面板采用自嵌式挡土块干垒而成。该挡墙应用在水利上时水可通过面板中块与块之间的缝隙浸入到挡墙后的回填土中,自嵌式挡土块后是30cm的级配碎石排水层,排水层后是介于每两层土工格栅之间的反滤土工布,土工布所包裹的土体就是经碾压后的回填土,如图1。其中,反滤土工布有三种作用:一、透水性。水可浸入后面的回填土中,减少水对挡墙的压力;二、保土性。回填土中的土粒不能通过土工布渗出来;三、防淤堵性。土粒不能淤堵土工布,防止水渗不出来。 自嵌式挡墙应用在水利领域时,水位的变化会对挡墙产生一定的影响。水位变化有两种情况:骤变和缓变。所谓骤变一般是指挡墙前水位变化很快,挡墙后滑坡内自由面或渗流浸润线滞后于挡墙前水位变化;所谓缓变是指在挡墙前水位变化过程中,挡墙后土体内的自由面与挡墙前水位变化基本上同步。缓变对挡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以及水位变化造成影响区域内土体容重发生相应变化。骤变除了会造成上述影响外,还会由于挡墙
6.6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
第6.6.1条 边坡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边坡设计应保护和整治边坡环境,边坡水系应因势利导,设置排水设施。对于稳定的边坡,应采取保护及营造植被的防护措施。 2.建筑物的布局应依山就势,防止大挖大填。场地平整时,应采取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的施工顺序和工作方法。由于平整场地而出现的新边坡,应及时进行支挡或构造防护。 3.边坡工程的设计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并应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作出预测;对岩石边坡的结构面调查清楚,指出主要结构面的所在位置;提供边坡设计所需要的各项参数。 4.边坡的支挡结构应进行排水设计。对于可以向坡外排水的支挡结构,应在支挡结构上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应沿着横竖两个方向设置,其间距宜取2-3m,排水孔外斜坡度宜为5%,孔眼尺寸不宜小于100mm。支挡结构后面应做好滤水层,必要时应作排水暗沟。支挡结构后面有山坡时,应在坡脚处设置截水沟。对于不能向坡处排水的边坡,应在支挡结构后面设置排水暗沟。 5.支挡结构后面的填土,应选择透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在季节性冻土
自嵌式挡墙在地震区的应用
挡土墙是在港口、交通、水利、路桥等生命线工程中的一种常见的构筑物。在地震过程中,挡土墙遭到破坏是非常常见的。强度不一的地震可能会引起挡土墙变形、局部破坏甚至坍塌。历史上,由于地震引发的挡土墙破坏事例屡见不鲜,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在许多地震事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地震的破坏性及其诸多因素的难以确定性,一些规范规定在设防烈度为Ⅶ度及以上的地区需校核地震时挡土墙的稳定性。因此,如何解决挡土墙在地震区不遭到破坏是地震结构工程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已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人们对挡土墙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专家开始呼吁建立新型柔性结构工程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一种新型的自嵌式挡土墙应运而生,它是在长城干垒的基础上开发的另一种结构,该挡墙的优越性之一在于它是柔性结构。从局部来看它是加筋土挡墙,面板采用大小、形状、重量一致的混凝土预制块干垒而成,加筋材料采用土工格栅。传统加筋土挡墙的面板采用的是大型混凝土面板浇筑而成,加筋材料采用钢带;从整体来看这种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拟重力式挡墙,它主要依靠挡土块块体、填土通过加筋带连接构成的复合体自重来抵抗动静荷载(所谓的动荷载就是指汽车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