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空间注记方法
通过GI S对以上多尺度 、 多元化的空间注记的分析结果 , 以及建筑高度 、 生态等其他因子进行综合叠加评价 , 发掘不同尺度城市空间的既有问题 ,有助于在后期的城市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 , 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 在城市大尺度层面 , 提炼出城市南望狼山的历史中轴特色空间以及依托河流的江海联 动特色空间 ; 优化观景点体系 , 预留观赏点 , 综合考虑天际线对景观轴线与标志物对景 , 对高层建筑统筹协调安排 , 塑造城市形象系统。 在中尺度的滨河空间层面 ,依托既有滨河景观及公共设施资源 ,弥合城市 公共空间体系 、 公共设施 、 公共活动体系 ; 将唐闸及其周边历史街 区 、 天生港等重新归人城市历史格局 中 , 并与步行网络系统整合 ; 增加停留空间 , 明确开放空间主题 , 重视文化内涵彰显 , 补充体育锻炼等驻留性的活动 , 营造需求 , 强化功能 , 以提高公众关注度和使用率 , 用充满魅力和舒适性的城
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
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摘要围绕如何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设计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与建议,抛弃传统设计方法,对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述。过去,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护岸硬化、渠化现象严重,加上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很多河道变成臭水沟,水生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城市的建设者们开始寻找一条有效的生态化解决方案,以解决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人与自然隔绝的现象,创造一个水清岸绿、虫叫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1]。 生态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这些措施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2]。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应该为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形成生态化河道,即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3]。所以,设计者应该多利用自然的抗干扰、自我修复能力来处理人
浅析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
围绕如何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设计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与建议,抛弃传统设计方法,对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述。过去,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护岸硬化、渠化现象严重,加上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很多河道变成臭水沟,水生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城市的建设者们开始寻找一条有效的生态化解决方案,以解决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人与自然隔绝的现象,创造一个水清岸绿、虫叫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1]。 生态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这些措施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2]。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应该为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形成生态化河道,即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3]。所以,设计者应该多利用自然的抗干扰、自我修复能力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大量采用人工结构和形
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都市规划的精神,最重要的在于要了解都市本身的运作方式,以及人如何在内里生活。”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上,“以人为本”是应遵循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应基于人在生理、心理、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来进行规划设计。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人对步行空间的环境质量要求与自身的主观感受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人们乐意步行的最大距离是500m 。而如果道路铺装舒适、景观优美且人自身心情愉悦,步行距离会出现增加的趋势。再如着急上班、上学的人最希望走捷径,而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和遛弯的人群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喜欢闲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