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油田外排污水
所谓“活性污泥”指的是一种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利用这种悬浮生长的生物絮凝体去处理废水的方法称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主要被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水流一进入反应器,微生物就通过吸收作用降解溶解性基质,同时为它们的繁殖生长提供碳和能量。胶体或不溶性基质实际上是被絮凝生物所吸附截留,并与胞外酶起水解反应,最后成为微生物能够吸收的物质。活性污泥法的主要优点表现在它能以相对合理的费用得到优良的出水水质,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可控制性较差,达到预期的水质往往需要复杂的操作技能。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界针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在治理石油化工污水方面,对于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的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中毒等特点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如半推流式活性污泥系统,集前段的多点进水与后段的推流式于一体,具有抗冲击负荷强、处理深度大、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厌氧批间歇式反应器(ASBR)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Lowa州立大学民用建筑系DAQUT教授等在“厌氧活性污泥法”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它由一个或者几个ASBR反应器组成。运行时,污水分批进入反应器中,经过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酚废水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及其他原生动物对水中酚等物质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把有害物质转变为稳定的无害物质。其优点是设备简单,处理效果好,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缺点是预处理要求高,运行开支较大。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酚浓度为1050mg/L的废水,总曝气时间设定为6h,酚去除率可达80%以上,且对COD以及氨氮保持较高的去除率。采用SBR工艺处理100~1000mg/L含酚废水时,将SBR分为填充、反应、处理和再生4个阶段,并分别考察了在填充阶段进行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情况,发现曝气系统降解酚的反应时间少于不曝气系统,且效果更好。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改进生物法为提高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改良工艺的应用是近年来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例如,添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法(PACT工艺);在普通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即PAC-SBR工艺;利用形成生物铁絮凝体的生物铁法以及近年来开发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活性污泥ECP(胞外多聚物)能大量吸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离子,他们与ECP的络合更为稳定。关于吸附机制,在ECP的复杂成分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似乎是糖类。Brown和Lester(1979)指出ECP中的中性糖和阴离子多糖有着吸附不同金属离子的结合点位,不同价态或不同电荷的金属离子可以在不同的点位与 ECP结合,如中性糖的羟基、阴离子多聚物的羟基都可能是金属的结合位。表面吸附是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甲壳素、壳聚糖等)含有配位基团—OH,—COOH,—NH2,PO43-和—HS等,他们与金属离子进行沉淀、络合、离子交换和吸附,其特点是快速、可逆和不需要外加能量,与代谢无关;胞外吸收通过金属离子和胞内的透膜酶、水解酶相结合而实现,速度较慢需要能量,而且与代谢有关。 此外,Ralinske指出:好氧生物能大量富集各种重金属离子,这些离子积累于细胞外多聚物中,并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回液相中。这就有利于我们在二沉池中分离和沉降重金属离子。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不同
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形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经过活性污泥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