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短历时高强度暴雨造成的城市水灾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影响人居环境改善的一大制约因素。但目前我国能反映城市降雨变化的客观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存在精度低、误差大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亟需修订。 基于现有的学术成果和行业管理等特点,结合多年城市雨水排水设计和管理工作实践,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GIS可视化平台,对目前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绘制出我国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和各省、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本文以沪、苏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为例,具体如下: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短历时高强度暴雨造成的城市水灾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影响人居环境改善的一大制约因素。但目前我国能反映城市降雨变化的客观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存在精度低、误差大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亟需修订。
基于现有的学术成果和行业管理等特点,结合多年城市雨水排水设计和管理工作实践,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GIS可视化平台,对目前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绘制出我国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和各省、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本文以沪、苏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站点分布图为例,具体如下:
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方法
(1)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10、15、20、30、45、60、90、120min共9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宜按2、3、5、10、20、30、50、100年统计,重点分析2~20年统计。
(2)选取的各历时降雨资料,一般采用理论频率曲线(皮尔逊型分布曲线、耿贝尔分布曲线和指数分布曲线)加以调整,得出重现期P、降雨强度i和降雨历时t三者的关系。
(3)根据P、i、t的关系值求得A1、B、C、N各个参数。
(4)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宜按绝对均方差计算,也可以辅以相对均方差计算。
(5)短历时暴雨强度、受局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空间分布变化大、统计时宜采用较小的空间尺度。
(6)较大城市,应开展概化雨型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建立暴雨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