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面对堵得一塌糊涂的上班路,总是会想,要是给我架飞机多好。在自己家楼顶开上飞机飞跃堵成狗的街道,三两分钟就能飞到公司的楼顶停机坪,想想都要笑醒……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这将不再是梦想。前些天Uber在纽约召开了年度大会公布了他们野心勃勃的计划,他们正在默默的推进“空中出租车”的业务——UberAir。当然不是普通的飞机,是他们自己研发的飞行器。 这种飞行器可以垂直起飞和降落,看起来有点像大型号的无人机,但是它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4个乘客,飞行高度在300米到600米之间。飞行器上的旋翼用了特殊的设计方式和材料,噪音要比直升机小得多,而且是纯电动的,更好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种飞行器叫做eVTOL,也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计划在2年后的2020年就在迪拜和美国达拉斯开始测试试,5年后的2023年开始推向市场正式运营。最初的计划还是由人驾驶,不过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实现无人驾驶,不禁会想这么多带着人的飞行器在天上飞,航线如何确定,体系这么庞大没有周密的管控系统,撞了怎么办,又该停在哪里?
每天早上,面对堵得一塌糊涂的上班路,总是会想,要是给我架飞机多好。在自己家楼顶开上飞机飞跃堵成狗的街道,三两分钟就能飞到公司的楼顶停机坪,想想都要笑醒……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这将不再是梦想。前些天Uber在纽约召开了年度大会公布了他们野心勃勃的计划,他们正在默默的推进“空中出租车”的业务——UberAir。当然不是普通的飞机,是他们自己研发的飞行器。
这种飞行器可以垂直起飞和降落,看起来有点像大型号的无人机,但是它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4个乘客,飞行高度在300米到600米之间。飞行器上的旋翼用了特殊的设计方式和材料,噪音要比直升机小得多,而且是纯电动的,更好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种飞行器叫做eVTOL,也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计划在2年后的2020年就在迪拜和美国达拉斯开始测试试,5年后的2023年开始推向市场正式运营。最初的计划还是由人驾驶,不过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实现无人驾驶,不禁会想这么多带着人的飞行器在天上飞,航线如何确定,体系这么庞大没有周密的管控系统,撞了怎么办,又该停在哪里?
今年5月9日的时候Uber就和美国宇航局(NASA)签署了“空间行为协议”(Space Act Agreement),要建立一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来管理众多的空中出租车,并且要自己建这些飞行器的停靠点Skyport。他们专门为这个航空港做了设计竞赛,这有点像我们城市里停车楼的概念,是一个枢纽和站点,不仅能起降飞行器,还要能充电,并提供各种服务。
这次会上,他们向大众展示了6家胜出的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Skyports的设计要求:
位置需要在人流很大的区域,比如北京什么时候去都堵车的国贸,比如体育场附近火车站附近;
它们能在短时间内疏散人流,要求每个方案都要达到运力是每小时4000名乘客;
占地面积约为12000㎡。
然后看完各家公司的方案就感觉看了一部科幻片,不那么真实,但Uber公司特别强调了这些方案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这个方案是由美国建筑事务所Pickard Chilton 和全球最大的工程顾问公司ARUP (奥雅纳)一起合作设计的“Sky Tower”空中塔
为了提高起降效率他们采取了垂直的设计方案,而且基础模块可以进行垂直和水平组合,系统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任意的延展,用来适应任何城市环境。
这个塔可以达到每小时发送1000个飞行器,同时到达1000个。相当于不到4秒钟就有一架起飞和一架降落。
这个方案由Humphreys and Partners公司设计。他们设计了两种航空港,一种是小型的,可以用现有停车楼改造而成,并且便于在各个城市复制。
这种航空港设计有2层表皮系统,布满绿植的外层表皮,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同时过滤和净化空气。第二层用生物混凝土制成,混凝土混入了细菌和乳酸钙。
神奇的是这会生长会呼吸的墙,可以在水的作用下自己生长并且修复裂痕和损伤。可持续材料的运用让这个航空港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把大自然和建筑联系了起来。
另外一种是大型的航空站Mega-Skyport。无论是造型还是整个生态系统都是受了“蜂巢”的启发,这些飞行器就像一只只小蜜蜂,每天出门又回家。
每一层平台每小时可以运送900个乘客,而且整个系统的供电都来自太阳能。不仅能满足飞行器和建筑内办公和商业的用电,甚至能为周围供电。
这个方案拟建在洛杉矶105号州际公路的顶上,这样就不仅仅是一个为飞行器,提供降落起飞的场所,而是一个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个方案来自Gannett Fleming。他们的设计也是采用了模块化,他们叫自己的模块为“爪子”,可以复制和组合,每个爪子可以每小时支持52个飞行器的起降。但是计划到2028年,整个系统可以达到每小时600次起降以及4000名乘客的输送。
同样的,方案也是支持太阳能发电,并且将它设计成一个联合枢纽中心,而且可以根据单人,双人,三人和四人等不同情形进行变化,用来应对城市、交通和监管的变化。
第四个方案是由Beck Group设计的,这个方案用了和方案二类似的概念,甚至直接取名为“蜂巢(The Hive)”。从蜜蜂创造的美丽并且实用的六边形中吸取灵感。这个形状可以灵活组合和扩展。
每小时可处理150次起飞和降落,并且可以按比例扩展到每小时处理1000次起降。
这个方案来自BOKA Powell。灵感来自于飞行动力。该方案最大的特色是整体结构具有灵活适应的能力,可根据风力的变化进行自我修正,并且允许逆行来适应风的变化。它有六个起飞垫和六个降落垫,乘客从进入到航空港到起飞只需要2分50秒的时间。
最后一个是由Corgan设计的方案,一个个单一的模块组合而成,每一个模块可以放在任何位置。比如大厦的顶层,比如开放的广场上。
该设计融入到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系统里,他们希望这样的站点可以连接起,被高速路分隔成两个区域的社区成为一个新的聚点。甚至可以举办音乐会、艺术节或者建立植物园。总之,人们可以不仅仅把这里当成是仅有单一功能的航空港而是一个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纽带。
在这些航空港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可持续能源、模块化建筑、智慧城市、仿生科技、新技术与新理念,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疯狂的未来正在大步走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来源:建筑师疯人院
往期精彩内容:
【早安建筑】第十八期 海上乌托邦!世界第一座海上漂浮城市将在2020年建成!
【早安建筑】第十七期 2018年被RIBA选中的20个建筑揭晓,有一座小径湾大学就在中国深圳
【早安建筑】第十六期 从《复联3》看漫威建筑八卦,这才是建筑师正确观影指南
【早安建筑】第十五期 筑境设计公布“首钢博物馆改造”方案,将于下半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