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收入人群”该如何安置?一个作为规划师、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怪蜀黍2番
2017年11月27日 16:32:27
只看楼主

《规划设计空间分析——基础与实战篇》 http://www.co188.com/topics/serial/introduce?serialid=44 城中村问题、城市再开发问题是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不得不去思考与应对。作为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师的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也是应该要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的。





《规划设计空间分析——基础与实战篇》

http://www.co188.com/topics/serial/introduce?serialid=44











城中村问题、城市再开发问题是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不得不去思考与应对。作为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师的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也是应该要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的。








以往的城市再开发事业是政府行政机构认定,开发咨询师邀请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共同规划制定地区再开发规划,建设高层建筑群。然而,今天这篇文章收集了两个国外“贫民区”的改造案例,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希望我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参考资料:《国外“城中村”改造有啥高招》李国庆










《反思中国城中村改造问题》陈路璇/康健/陈冰










编辑:张佳楠











以下为正文










寿町贫民区治理












坐标:日本横滨市












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和民间团体治理能力












Doya街:贫民窟










日本的几个主要城市都有被称作“Doya街”的贫民街区。“Doya”是日语“宿”(意旅馆)一词的发音Yado的倒读,指廉价的简易住所。“Doya”大量集中的地区,就是“Doya街”,既贫民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阪的釜崎、东京的山谷以及横滨的寿町。




















名为Doya 的廉价公寓,通常有40 年以上房龄、高度不超过6 层,是寿町最常见的建筑类型©倪大玥










改造前:严重缺乏活力,老龄化严重









横滨市的寿町紧邻横滨港和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21世纪未来港都,与繁华的横滨中华街一街之隔,在步行范围中有山下公园和红砖仓库等著名景区。








在面积仅为0.06平方千米的街区中,建有120个“简易住宅设施”,不足5平米的1居室日租费只需50元人民币。寿町80%为低保对象,半数以上为超过60岁的高龄者。失业者、婚姻破裂者、付不起房租而无家可归者、刑满释放后走投无路者……对抱着这样或那样苦恼的人们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避难之地。在这里,他们既不用出示身份证明、准备定金、押金,也无需保人,就可租到廉价的住处。住在简易旅馆的人多数都是从事日薪短工的。他们每天一大早起床,大约4、5点钟就出门去寻找当天的工作。




















街头找短工的老人和排队领救济食物的人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寿町生活馆领取食物的人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寿町生活馆成立于1975年,这个建筑原本属于市政府,中东战争之后发生了石油危机,横滨港口的工作机会变少,大约有几百名失业工人占领了这个建筑,他们的口号是:追求生存权、工作权和居住权。








寿町生活馆是一个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的建筑。除了一般居民,主要关注三类人群:1)低收入劳动者:帮助他们改善劳动条件;2)无家可归者:帮助他们申请生活保障和医疗;3)接受政府生活保障的人:帮助他们建立社区网络,其中很多是老人。”









改造方式:“横滨旅社村”+“寿町另类网络”=“旅馆”+“艺术”









寿町实施了增强地区活力的两大改造工程。一是2005年前后,横滨市作为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海外访客激增,其中包括大量偏好廉价旅社的各类游客,建设旅社街区的外部环境成熟。








由建筑师冈部友彦负责的的“横滨旅社村”(YOKOHAMA HOSTEL VILLAGE(YHV))项目,将寿町空置的简易住宅改造成为便于交流、价位低廉的旅社(Hostel),成功吸引了背包客、参会大学生、艺术家、公务差旅者以及考生。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给寿町带来了新的人流,提高了街区活力,也给地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YHV背包客栈给陈旧的街巷带来了生机 ©倪大玥
































寿町旅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项改造工程由2008年支援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民间组织“寿町另类网络”(Kotobuki Alternative Network)推进。这一民间团体由公务员、艺术家、建筑师以及社会学者组成,把寿町南云二号楼宇改造为艺术家可以居住创作的生活与文化设施,举办各类艺术沙龙,以此鼓励艺术家融入街区生活,发掘当地特有的日工聚集地文化和简易住宅区文化,作为地区发展的新动力。艺术家这一新群体的到来以及艺术节的举办有助于寿町打开对外封闭的大门,让人们体验过去难以接触的另类文化。































BankART Studio将弃置不用的码头和邮船仓库转变为大型艺术地标,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修旧如旧”取代了“推倒重建”









寿町贫民窟治理的基本经验是,周边都市的国际化成为寿町变化的契机,而民间社团的成功介入使贫民住区向周边社会开放和融入,逐步改善和提升地区形象。横滨寿町作为新的观光旅游地区受到高度评价,成为日本贫民窟升级的成功案例。










谢菲尔德平民窟治理












坐标:英国












清拆,迁移,可能是个死循环












形成:城市迅速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谢菲尔德市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这些劳动力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为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大批低质量、高密度的 “背靠背”(back to back)联排住宅被迅速建造起来。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这批工人住宅区建筑环境质量差,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加上人流混杂,迅速演变成贫民窟。




















back to back row house,图片来源于网络









钢铁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并伴随着工人住宅区向市中心发展而延伸到市中心一带。当时,相对富裕的高级技工已无法忍受市中心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纷纷迁往谢菲尔德西部的中产阶级居住区,滞留在市中心的仅剩下贫穷的工人。









第一次解决方案:清拆+新建多层公寓









随着经济的发展,谢菲尔德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市中心土地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该区域高密度居住和集中污染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公众健康”(Public Health)计划的实施,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轰轰烈烈的贫民窟清拆运动开始了,谢菲尔德Crofts片区在1809年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原址上新建的、供劳动阶层人民居住的多层公寓。




















Park Hill,1961建造的谢菲尔德公寓,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新建的多层公寓虽然建造质量更好,却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拥护,因为人们还是更偏好于传统的、带花园的独栋住宅。由此可见,住宅的建设目的不仅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栖身之所,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居民喜爱并习惯的生活方式。








受住宅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谢菲尔德建起了“独栋花园式洋房”,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然而新建花园洋房的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且大部分劳动阶层家庭也无法负担起这样的花园洋房。由于对现状缺乏综合考量,这一政策并没能有效缓解谢菲尔德贫民窟清拆带来的问题。









第二次解决方案:向周边乡村转移+新建联排住宅









此后,谢菲尔德西北部的乡村地区在公共交通体系的迅速发展之下,中产阶级迁往谢菲尔德西部的同时,劳动阶层家庭也开始借助公共交通体系,逃离当时市中心的贫民窟居住区,迁往谢菲尔德西北部地区(Page Hall)。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市中心的贫民窟问题。




















人们在逃离市中心后,向郊区迁移,图片来源于《反思中国城中村改造问题》





















Page Hall街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与贫民窟相比,Page Hall住宅区在居住条件和社会形态等方面提升明显, 但这批联排住宅仍然属于投机性的投资房产,其首要目的还是为了在短期内安置大批搬迁至此的劳动阶层。由于缺少长期规划,所以其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仍遗留了不少问题,例如使用的仍是较为廉价和低质量的建筑材料,以致后期房屋阴冷潮湿;又如建筑密度较高,邻里间缺乏开放空间。另外,暗含社会排外性(Social Exclusion)的集中式分区规划模式(Zoning)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当时谢菲尔德市中心贫民窟引发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等),但其在城市发展中、长期进程中所起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




















Page Hall街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述问题都为这批曾经被作为市中心贫民窟解决方案的联排住宅社区再度沦为贫民窟埋下了伏笔。 在Page Hall投入使用半个世纪后,由于建筑质量不高,许多住宅出现了空置的情况,大部分屋主则选择将房屋低价出租给新来的移民。








2004年, Page Hall内数个街区的建筑质量已被市政府评定为不合规范,面临着与贫民窟相似的尴尬局面。经过综合考虑,谢菲尔德市政府决定不再一如既往地为Page Hall的居民提供房屋修缮资金,取而代之的措施是拆迁。至此,曾作为市中心贫民窟解决方案的Page Hall联排住宅也面临着与多年前市中心贫民窟一样的命运——清拆。








2009年,清拆工作正式开始。值得一提的是,有数据显示,政府花费了1650万英镑用于清拆,而真正花在重建上的费用仅250万英镑。这个数据显得有些本末倒置——清拆的费用大大超过改建的费用。如今,不合建造规范的建筑和贫穷引发的社会问题依然充斥在该片区。






转自建道设计ArchiDogs

免费打赏
co1500365889181
2017年11月29日 08:40:54
12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co1500365889181
2017年11月29日 08:41:26
13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co1500365889181
2017年11月29日 08:41:47
14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co1500365889181
2017年11月29日 08:42:15
15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tyykyzy
2017年11月29日 09:51:38
16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luochongchong
2017年11月29日 10:50:45
17楼
多谢楼主分享的非法违规资料,
回复
大虾大虾
2017年11月29日 10:54:06
18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老有所为
2017年11月29日 11:13:36
19楼
谢谢分享。
回复
丛林突击
2017年11月29日 22:30:20
20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小郑郑
2017年11月29日 23:59:38
21楼
感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