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巢到水立方,从央视大楼到国家大剧院。当一座座富于创意的建筑在你的身边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不可思议的建筑形态和建设速度让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之前,也许没有人能想到今天建筑的形态与理念能够如此的大胆与前卫;十年之后,我们更加无法预知未来建筑会是怎样奇思妙想的结晶。 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业绩当然值得称道,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业粗放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建筑业目前的现状是产品不标准、重复性小、项目分散、无固定车间和团队、建造过程复杂、施工非标准化等。这些问题,仅靠现有的加工制造和管理方式,或者仅靠改造现有的管理流程都已无法解决。建筑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化的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有可能扭转建筑企业粗放式发展及管理的现状,进而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而BIM的出现及应用,恰逢其时。
三、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
以上三个误区,其实就是我所在的企业在实施BIM的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正是有了对这些误区的认识和逐步清醒,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为王——一切从需求出发
和很多企业交流的时候,大家好像都非常迷恋BIM的各种软件,各类功能。与软件厂商交流,软件厂商也会不遗余力的用绚丽的PPT给你介绍软件无所不能的作用。但很多企业仓促引进了所谓的BIM系统和软件后,发现不会用,也不知道究竟引入BIM想干啥。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要追着BIM软件功能走,而是要让BIM软件追着企业的需求走。也就是,即便没有BIM,我们施工企业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里面可能要划分一下层次,比如有企业级的需求、项目级的需求,企业级的需求无非就是财务的管理、招采的管理、成本合约管理等等,项目级的需求可能更关注到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等。但这些需求不足以支撑与BIM软件功能的匹配对应,以项目级需求为例。我们还要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实际就是按照施工一个项目,从开始的场地平整到到最终的竣工交付为止,我们要按照传统的项目管理要求,把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和技术需求都梳理出来。
以下就是我们集团开发的一个项目,在施工阶段引入BIM之前,先期做的需求分析和梳理:
施工阶段BIM需求梳理序号 |
应用阶段
|
应用类别
|
应用项
|
应用点
|
模拟内容
|
|
1
|
施工准备
|
三通一平
|
场地平整
|
场地平整
|
场地地形实际标高,平整后的地形状况
|
|
2
|
临水计算布置
|
临水计算
|
运用软件自动计算临水量,并在场区进行布置,包括水池、水泵、管路、消防设施等
|
|||
3
|
临电计算布置
|
临电计算
|
运用软件自动计算临电量,并在场区进行布置,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配电箱、电缆布置
|
|||
4
|
技术方案审查
|
总平面布局
|
总平面布置
|
提供场地施工组织三维模型图,对现场的机械布置、加工区、物料堆放、车辆进出、生活区、办公区临设搭建、临水、临电、排污等市政设施等进行可视化展现。
|
||
5
|
塔吊运行分析
|
真实的模拟塔吊在整个工程周期的运行状态,根据塔吊参数,确定每次吊装的工作量,从而优化工料的供应方案。
|
||||
6
|
施工组织设计
|
即施工模拟(后续详细介绍)
|
模拟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
|||
7
|
招投标
|
网络招投标
|
在造价管理中描述
|
|||
8
|
施工模拟
(施组审查) |
土方
|
土方开挖及填筑模拟
|
1.调配、存放模拟。
2.工程量及造价。 |
1.模拟土方开挖的过程,并且根据工程量模拟运输及存放位置和存放量。
2.与成本信息相关联。 |
|
9
|
土方机械运输
|
1、挖掘机、运输机作业模拟
2、机械台班需求量 |
机械运行模拟
|
|||
10
|
基坑
|
支撑维护方案模拟
|
1.土方边坡、土钉墙施工模拟。
2.锚杆、护坡桩模拟。 3、人工、机械需求量 |
模拟相关方案,并能模拟施工工艺、工序。
|
||
11
|
降水、排水方案模拟
|
1.方案对比、选择。
2.进度模拟。 3.工程量。 |
1.对方案进行模拟,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比对。
2.对方案进度进行模拟。 3.对不同方案的实施造价进行模拟。 |
|||
12
|
桩基
|
1、桩基施工模拟
2、机械、人工需求量 |
——
|
|||
13
|
基坑监测
|
1、基坑内监测
2、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监测 |
根据每次监测结果动态模拟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的变形
|
|||
14
|
结构
|
模板工程
|
1.模板安装
2.模板拆除 |
模拟模板的安装 、拆除的工艺工序
|
||
15
|
钢筋工程
|
钢筋翻样
|
根据工程量进行钢筋翻样,最后形成的工程量清单要包含相关规定的损耗量等。
|
|||
16
|
钢筋断料优化
|
根据钢筋工程量进行钢筋的断料优化,形成下料单及分析报表。
|
||||
17
|
钢筋安装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18
|
混凝土工程
|
混凝土施工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砌体结构
|
1、填充墙砌筑
2、承重墙砌筑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25
|
幕墙
|
1、玻璃幕墙
2、石材幕墙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29
|
照明系统安装
|
/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30
|
火灾报警系统安装
|
/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31
|
智能建筑安装
|
/
|
利用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模型,对每个构件进行施工流水段、时间的定义,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
|
|||
36
|
施工管理
|
质量管理
|
技术交底
|
1.隐蔽工程。
2.关键、复杂节点。 3.防水工程。 4.预留、预埋。 5.其他重、难点项目 |
1.隐蔽工程可见化。 2.关键、复杂节点以三维模型进行技术交底。 3.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模拟,关键节点的处理模拟。 4.对预留、预埋构件的位置进行模拟,并可提供准确的工程量。 |
|
37
|
质量检查比对
|
——
|
1.现场监测图片、信息等与模型相关联,从而把控工程实际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
2.根据相关进度对模型进行3D打印,并对打印结果进行存档管理。 |
|||
38
|
造价管理
|
合约规划
|
——
|
形成合约规划模板,里面能进行选项选择
|
||
39
|
目标成本
|
——
|
按照合约规划对每一项进行成本估算
|
|||
40
|
计量模型
|
——
|
按照设计图纸形成三维算量模型
|
|||
41
|
网络招投标
|
1、招标文件
2、资格审查 3、答疑 4、投标 5、评标 |
每个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
|
|||
42
|
合同管理
|
1、合同价
2、变更洽商 3、进度款支付 4、合同结算 |
——
|
|||
43
|
进度管理
|
进度计划
|
——
|
网络版的进度计划,所有参与人均可视
|
||
44
|
进度动态模型
|
——
|
——
|
|||
45
|
进度比对检查
|
——
|
进度计划与施工实际完成的三维模型比对
|
|||
46
|
进度纠偏
|
——
|
——
|
|
一切从需求出发,不要总是追问软件能干什么?而是要先搞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想控制进度?想量化成本?一定要把自己的需求描述清楚,而不要搞什么体系概念。需求导向,不仅仅是施工企业推行BIM的首要前提,也是推行其它信息化系统的根本出发点,比如很多企业都在上ERP,ERP一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需求调研。其实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软件是死的,但我们的需求是活的,需求都没搞清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啥,达到什么目标,就仓促上什么BIM,结果只能是越上越累,最终虎头蛇尾。
2、理性规划——分步、分层,循序渐进
总结一下目前很多企业推行BIM的一些成功的经验,结合BIM技术的现状。施工企业推进实施BIM还是要奔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推进的步骤大概可以划分以下三个层级:
施工企业BIM工作的推进策略2
在上面需求梳理中,有企业级的需求,有项目级的需求,其中项目级需求当中,有的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比如三维技术交底,管线碰撞检测等等。有的是项目管理需求,比如项目的成本合约、施工进度等等。所以在需求梳理的基础上,应该规划出企业推进实施BIM的步骤和层次,防止一哄而上。
由于BIM技术还不是一项人人皆知的标准工具,目前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使用阶段。所以基本的规划应该是先从功能性应用入手,也就是先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提高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三维交底,可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很好的指导现场的施工,省去查找二维图纸的麻烦。
随着对每一项功能的熟练应用,慢慢会促使我们的管理思维和工作行为发生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BIM最开始改变的就是人的思维,从思维到行为,有时候需要漫长的过程。随着每一个点的应用,基于BIM的数据模型信息会越来越丰富,一些工作方式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自然会慢慢上升到项目级的管理应用层面。一旦项目级的管理基础较为扎实之后,基于BIM的项目级管理与企业级的ERP互联互通是迟早的事情,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把BIM比作生产力,把企业ERP、OA、项目管理系统等比作生产关系。那么施工企业在推行BIM的时候,应该先从生产力入手,快速提高某个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然后随着软件的研发、系统的融合成熟,慢慢向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进行提升和过渡。切不可一开始连BIM是什么都没搞明白呢,就提出做什么与OA、与ERP的整合的宏伟蓝图。
3、固化应用——对应岗位,循环复制。
施工单位推行BIM,有的是为了投标,聘请外部咨询公司。有的确实是为了自身发展,把BIM当成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去培养。因为需求不同,所以对BIM工作要求的深度也不一样。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是希望有自己的BIM实施团队,不一定非要会设计建模,但对基本应用点的操作应该要熟悉和掌握。上面在讲BIM的误区时讲过,BIM再好,终归要靠人去操作和实现。所以未来的竞争不是软件间的竞争,而是谁更能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BIM实施人才对施工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但在现实当中,我们又经常看到,很多企业开始的时候高调引入了BIM技术,但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咨询公司撤场,或者咨询合同执行完毕。除了留下一堆模型和数据外,未来的BIM推广实施仍然是一头雾水,没有章法。
其实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上面讲的那个需求梳理,紧紧围绕需求,找到实现的软件系统,搞清楚实现的路径和操作方法,确定最后实现的成果和交付物。然后基于此,我们要梳理出每一个应用点的操作说明书。为此,我总结出了应用点固化及复制循环的五步方法论:
(1)需求梳理,分好层次与阶段。也就是我上面说的一切从需求出发,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按照分层、分步的原则,客观理性的规划企业推行BIM的节奏和步骤。
(2)双向沟通,匹配软件与系统。针对具体的需求,找到对应的BIM软件和系统,进行双向的交流,展示案例。
(3)需求与软件的对应匹配确认,实现路径和交付成果的确认。通过上面(2)中的沟通,在这一步要具体确定每一项需求实现的标准,具备的条件,最终实现后交付的方式。比如交付的是一张表单,还是一个模型,还是一个材料表,或者是一个性能分析表等等。
(4)针对应用点的软件操作,编写出业务操作说明书,说明书需包含如下内容业务描述(要干什么事)、适用的岗位(谁在用)、软件实现方案描述(用BIM系统是如何实现的)、画出流程图、编制出软件操作的截图流程。
(5)说明书评审,交底培训,日常应用考核。
编写完操作说明书,邀请企业内部技术专家、软件厂商技术人员进行评审,确保需求与软件功能完美匹配。评审通过后,组织相应岗位人员开展交底培训,培训后进入日常考核。同时业务操作说明书作为项目级、企业级的管理流程进行存档,并作为企业独有的知识产权。
相信有了操作说明书,可以解决我们因人才流动、因咨询公司合同到期等等原因,造成的BIM工作推进无法延续、新人无法承接等问题。
从软件的功能到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应用,中间隔着很长的距离,并非软件装上了,就自动给你干活。需要我们基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去做大量的梳理工作,去构建软件功能与企业岗位、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编制业务操作说明书的办法无疑会较好的承担起桥梁的作用。
BIM有两句话可以共享:一句话是目前BIM应用的基础和现状不可高估,第二是BIM发展的速度不可低估。无论施工企业,还是其他参与项目建造的各方。都要理性看待BIM的发展,BIM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也的确是曲折的。这里面有软件之间融合的问题、有BIM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有BIM人才欠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限于目前的工程建设体制(各个阶段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割裂),大家对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参差不齐。但越是艰难的时候,谁能坚持下来,谁就有可能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关于BIM未来的美好前景相信不会再有人怀疑,各家竞争谁能走在前面,关键在于中间实施的路径,但愿此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因涉及企业机密,文中提到的业务操作说明书、相关的BIM实施流程等暂无法提供,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