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是系统性装配的要求1.1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思维 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点功能的有机载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钱学森装配式建筑是由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四个仔细听组成,它们各自既是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子系统,又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这个更大的系统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四个子系统独立存在,又是从属于大的建筑系统,每个子系统是装配式,整个大系统也是装配式。
1.1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思维
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点功能的有机载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钱学森
装配式建筑是由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四个仔细听组成,它们各自既是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子系统,又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这个更大的系统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四个子系统独立存在,又是从属于大的建筑系统,每个子系统是装配式,整个大系统也是装配式。
1.2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原则
按照建筑集成、结构支撑、机电配套、装修一体的协同思路,统一空间基准规划、标准化模数协调规则、标准化接口规则,实现以建筑系统为基础,与结构系统、机电系统和装修系统的一体化装配。每个系统各自集成、系统之间协同集成,最终形成完整的装配建筑。
1.3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方法
一体化是系统化的显著特征,建筑系统、结构系统、机电系统、装修系统需要通过总体协调优化,多专业协同,按照一定的协同标准和原则组装完成的装配式建筑产品。
1.4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式特征
——建筑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的标准化设计模数模块组合成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卧室模块、客厅模块、厨房模块、卫浴模块)。系列功能模块组装成系列标准化的平面户型,再结合标准化的立面模块,装配成个性化的建筑产品。
——结构设计标准化
以标准化模数为基础,建立标准化结构设计模块,由系列的梁、板、柱、墙(水平结构、竖向结构)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成结构体系。
——机电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的设备、管道单元组合成标准化的机电模块(强弱电、给排水、供暖、设备、管道),系列功能的机电模块集成化、模块化,装配成有机的机电系统。
——装修设计标准化
由系列零配件、部品件装配成标准化的装饰模块(外立面、内隔墙、吊顶、地面、厨卫),系列装饰模块装配成有机的装饰系统。
——一体化系统性装配平台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设计互为约束、互为条件。通过模数协调,研究功能协同技术、空间协同技术和接口协同技术,有效打造一体化系统性的装配平台。
——一体化系统性生产加工
采用工厂规模化生产,精准化预留预埋,加工形成标准化、通用化、集成化、接口统一的构配件、部品件及制品,便于系统性装配。
——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专业协同设计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专业协同平台,基于多专业信息共享,实现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的一体化设计。
2. 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是系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2.1 研发优化标准化设计,利用工厂自动化、规模化加工
2.2 研发优化连接节点设计,利于现场简易化、高效化装配
2.3 研发优化与构件设计相匹配的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
2.4 研发优化与构件设计、加工相匹配的现场装配关键技术
2.5 研发优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集成技术
2.6 加快建筑工业化的BIM信息技术研发
——装配式建筑设计-加工-装配全过程的BIM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
——装配式建筑BIM族库研究
——基于BIM的CAM工厂信息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
——基于全产业链的5D-BIM信息化装配管理技术研究
3. 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需建立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需建立与技术体系、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行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突破政府和行业积极、市场反应冷淡的发展瓶颈,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有序发展。
3.1 坚持“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发挥技术支持作用
3.2 坚持“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增强管理创效能力
——优化管理能有效发挥技术体系的作用
——EPC五化一体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集成能力
——优化管理模式,是全面强化工程总承包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
3.3 坚持“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加快市场化发展进程
——市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体系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协同
——市场环境的培育,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
在财政支持方面,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提高容积率、提前预售等方面。
在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开发贷款利率、购房者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上给予相应的浮动优惠等。
在科研支持方面,加大对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经费的支持,扶持优秀企业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享有相关税费返还的政策。
——行业水平的进步,离不开产业人才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