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年考试的基本情况 1、通过率不高。2005年全国报名考试的有14127人,通过率不到20%。2006年报名考试的有近3万人(含05年未通过的考生),总体通过率不到15%,不容乐观。通过率不高一方面与国家类考试的政策有关,人事部对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与题目的难易程度有关。因此,考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06年试题比05年的难度提高,以后将会更难。为了从考试难易程度上控制通过率,采取的手段无非是以下几种:
1、通过率不高。2005年全国报名考试的有14127人,通过率不到20%。2006年报名考试的有近3万人(含05年未通过的考生),总体通过率不到15%,不容乐观。通过率不高一方面与国家类考试的政策有关,人事部对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与题目的难易程度有关。因此,考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06年试题比05年的难度提高,以后将会更难。为了从考试难易程度上控制通过率,采取的手段无非是以下几种:
一是增加题量,如《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题量从05年的120题增加到150题,总分从05年的150分增加到200分。
二是增加不定项选择题的分值。06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单项和不定选择题的分值各占一半。《技术方法》的单选由05年的90题减少到50题,不定项选择题由05年的30题增加到50题,分值也是不定项选择题(100分)多于单选(50分)。
三是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变广,并向较细的考点转化。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虽然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但考试时并不是忽略“了解”层次中的内容,两年考试中,“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都有题目出现。2006年前三科的试题不但考查的面广,而且考查的知识点较细。
因此,考生复习时要全面、仔细。特别对第三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更应注意两年来发生的变化。
二、良好的复习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很多考生在考完后,总结没有通过的原因就是强调没有时间复习,笔者的观点是你对此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以环评谋生的考生来说,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取得这个证书意谓着你永远也没有机会当某个项目的负责人(至少反映在报告书或报告表上是这样的),你的收入可能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你在本单位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对于想跳槽的考生来说,这个证书是一个筹码,没有它,想跳槽也不容易;对于环评评审专家来说,没有证书,环保行政审批部门和技术评估机构也不敢请你,评审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评审出来的意见也缺乏权威性。因此,你对考试的态度决定了你复习的动力,你复习的时间也随之发生变化,时间是挤出来的!
当然有的考生确实很忙,一方面不愿放弃手上的环评项目或评审项目或其它工作,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考试,鱼与熊掌往往很难兼得,为了取得对将来十分有用的证书,为什么今年就不能少做点项目、少评审一些项目、少一些应酬、少一些休息呢?任何选择都有成本,只看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了。
三、网上的资料要合理取舍
近两年,有些热心的考生把自己总结的一些东西整理后放在网上,虽然归纳的不是很全面,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但有些考生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这类资料,以为这些资料是块宝,甚至有的考生舍弃教材不看或粗看而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看这些资料,不免有点舍本取末,这些资料毕竟是免费的,有的尚缺科学性,良莠参差不齐,该舍去的要舍去,确实有用的才打印出来看看。
另外还有一些收费辅导的网站,据06年的考生使用后,效果较差,主要是授课教师水平太差,本身未参加考试,对考试的内容和体系搞不清楚,而且照本宣科。因此,考生不要被其宣传所迷惑,谨慎使用。
四、《法律法规》复习还要关注06年新增的环评法律法规
虽07年考试大纲与06年相同,但《法律法规》这科的考试内容具有其特殊性,一些06年新增的法律法规可能会出现在07年的考试上,如06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区域限批”等内容考生需熟悉。
五、《技术方法》复习要讲方法
06年考四科的考生,绝大部分栽倒在《技术方法》上,原因是考得较细,同时计算题较多。很多考生复习时反映技术方法很难复习,一是书中的公式太多,看不懂,二是公式不知如何应用,三是搞不清楚哪些东西要记,为此笔者提供如下三个建议:
1、先易后难复习。以06年版的教材为例,第一、三、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对简单点,其它几章复习难点,不妨先把自己认为最容易看懂的先看,把最难看懂的章节放在最后,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树立复习的信心。
2、计算公式的考试有三个层次:(1)公式的适用条件(主要针对预测模式);(2)公式中参数的意义和单位;(2)公式的应用。按这三个层次去对待这些公式思路会清楚些。
3、公式参数的掌握和应用得找一些计算题来练习。靠死记硬背把这么多公式记下来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有些不能用计算器完成计算的公式是不必记住的,但对公式的参数意义要知道。哪些公式需要掌握和应用,在大纲中写得较明确,在这里不再多说,但大气、水、声环境的评价和简单预测公式是需掌握也要会应用,这时就要找些题来练练,当然有些题花半个小时才做完有考生认为没有多大意义,平时做这些练习的好处在于:一来避免复习单调,二来训练你使用计算器,三来通过做题把参数意义和单位换算搞清楚了,提高了复习效率。
但要找有计算过程的计算题较难找,教材中没有这种题来训练,现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本科教材中也较少出现,培训班中培训老师也很少讲,都避开不讲。为此,笔者在修订07年版的习题时,在技术方法这科上花了不少心思设计了这类题。
六、《案例》复习需注意教材中专家的点评意见
厚厚的案例教材复习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但纵观两年来的案例考题,考题中出现的行业不会超过教材中的范围,两年来考试的行业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其影子,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专家的点评意见,点评优点与缺点往往是出题者设计问题的源泉,因此,案例教材的案例必需要通读,通读时注意这类行业的共性与本案例个性的总结。
其次,案例考试中离不开前三科的基础知识,案例复习纯粹看案例教材也不可取,前三科如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案例复习的难度相对较少。比如说法律法规的应用、评价标准的使用、评价等级的判断、污染因子的预测等都与前三科相关。
最后,案例考试时还需注意别填错了答题卡,06年有的考生把六选四的题全部做了,又忘了涂填答题卡,改卷的老师只能按顺序批阅,很有可能前四题并不是你最拿手的,还有的考生把第八题答到了第七题的答题卡上了。
七、使用06年版教材需注意书中的个别错误
因07年考试大纲与06年相同,很多参加07年考试的考生购买了06年版的教材,对复习影响不太,07年版的教材,前三科变化不太,只是更正了06年版的错误,但07版案例教材在专家点评方式和深度有所变化。
八、适当做练习有利于检验复习效果
环评工程师考试的前三科都是客观题,第四科(案例分析)以主观题为主。这种考试对上了一定年纪的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往往看了后面的内容又把前面的忘记了,而客观题考试往往考关键词或考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记不准,考试就有问题。从2005年、2006年考试的内容来看,基本是这样,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就是容易混淆的一些关键词(字),因此,复习时要抓住关键词去看。如何知道哪些关键词(字)呢?通过练习是检查复习关键词到位和检验复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多做练习一方面解决了看书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
如何选择的一本好的习题集呢?一是看它是否紧扣大纲,是否真的起到练习的目的,有的习题集有一半内容是罗列所谓的重点和难点,与教材的内容没有多少差异,真正的习题较少,如果题目还偏离大纲,那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二是看它的答案是否有解析,有解析的答案至少可以看出编者编题的思路和考生需注意的问题,如技术方法的计算题,有的习题集只给出了一个结果,没有给出计算过程,考生使用就很不方便;再如案例的题目如不看题干内容就知道回答,这样的题目设计得就不行了。
当然,任何习题都不是万能的,任何习题仅提供给你一个参考,检测你复习时在哪一方面遗漏了以便及时加强。
八、未从事过环评(狭义)的考生不要气馁
很多未从事环评工作的考生参加这类考试信心不足。有些考生没有真正从事过环评工作,只从事过与环评相关的工作,比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授课等,甚至有的与环评工作相差很远,担心考不过,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没必然的关系,殊不知,两年来就有很多从事过十几或者二十几的环评前辈没有通过环评考试,而很多只是从事环评相关工作也顺利通过了。
有一位编辑,从来没有接触过环评,服务的杂志与环保有点关系但与环评相差很远,06年参加了环评考试,其四科的成绩依次是141(法律),124(导则),82(技术方法),77(案例),虽然没有全部通过,但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十分不错了。另一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的考生,也没有真正从事环评工作,其四科的成绩依次为:159、109、104、77,全部通过。
从事过环评工作的考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过环评考试的各种知识、技术,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定的基础,复习各科相对容易,看书也不显得陌生,只要稍加努力通过的概率高些,但目前很多环评工作者因分工较细,大都从事某一专题的环评,其它专题少接触,而考试考查的面较广,如果自以为经验丰富,掉以轻心,过不了这道门槛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资格考试考查的是从事这行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就是说从事这个行业所达到的基本要求,仅仅是“资格”而已,取得了资格并不意谓着就能做好环评。考试不可能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搬上来考,也不能把实务中需要用程序来解决的问题搬上来考,环评实践更多是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书本中找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