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自80建筑,已经获得作者原创授权。先看这段聊天记录来自于80建筑下属鼎鼎有名的"建筑师创业转行群" 首先,这段话只是道听途说,不承担任何法律依据。不过,相信还是会有不少小伙伴吸一口冷气,也有的会一笑而过,也有的会点赞。当然还有一直埋头耕耘的画图狗一脸懵逼:“猪八戒”是什么鬼?未来传统设计院真的会消失吗?设计到了线上,把恶性竞争更加放大化了直接成了甲方的一个淘宝集市。就是简单粗暴的低价,低价,还是低价。。。“赔本做成爆款再赚钱,羊毛出在猪身上赚狗的钱边际成本趋于零等。。。”网络设计平台似乎得了互联网思维的病,却没互联网的命。
原文转载自80建筑,已经获得作者原创授权。
先看这段聊天记录来自于80建筑下属鼎鼎有名的"建筑师创业转行群"
首先,这段话只是道听途说,不承担任何法律依据。不过,相信还是会有不少小伙伴吸一口冷气,也有的会一笑而过,也有的会点赞。当然还有一直埋头耕耘的画图狗一脸懵逼:“猪八戒”是什么鬼?未来传统设计院真的会消失吗?设计到了线上,把恶性竞争更加放大化了直接成了甲方的一个淘宝集市。就是简单粗暴的低价,低价,还是低价。。。“赔本做成爆款再赚钱,羊毛出在猪身上赚狗的钱边际成本趋于零等。。。”网络设计平台似乎得了互联网思维的病,却没互联网的命。
这也许是建筑设计+互联网的最尴尬之处。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
1. 定制性,每个地块都有独特性
2. 需反复沟通,交流,很重的线下属性最后方案的完成都是经历了多轮修改,综合了各方意见的结果。
而目前平台主要的模式:甲方出项目-设计师接单-出图线上平台沦落为甲方出个低廉的价格,汇集大量创意的途径之一。平台上设计师背景能力的良莠不齐,注定了甲方不会把上百万合同不太可能线上交易(更别提资质方面)
很多甲方根本没有想通过平台找到真正的合作设计方。设计师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备胎,只能拿到低廉的补偿费,热情和价值遭到很大压榨。
模式出现了误区
因此各种设计平台似乎到了这里都进入了一个瓶颈。这里,小编提出有一个设想方案:
如果未来有那么一家设计平台公司,这个平台未来不会是淘宝的形式,而是结合了京东模式。准确说:这是一家自营体系下的线上和线下结合O2O模式的网络设计院
1网络设计院的线上平台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线上平台的形成海量用户平台必须有同时连接甲方和乙方的能力。保证供求的对称就是项目数量和设计师数量相对平衡比如最近“猪八戒”频频和房产大鳄一起玩耍看看能不能玩出花来。
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匹配与连接对海量的大数据包括业主和设计师,项目信息进行核查,分类,保证信息真实透明最后用算法去匹配各类项目业主和建筑师直接的连接。(这个很关键,也是线上平台的核心能力)
平台对项目的控制把握对甲方的项目进行分类,对价格形成一定的制约。平台对业主报价提供合理的参考区间。同时约束对项目的海量招投标,形成恶性竞争。接下来就到了线下的载体配合。 2网络设计院的线下载体设计平台必然需要是一家线下设计院的作为载体。它自带各类最高资质(规划,建筑,景观等所有甲级)PS:资质可以通过收购某家设计院搞定。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分公司或则办事处。配备少量的建筑老司机和管理人员。协助解决现实中必要的沟通和技术质量把关(审图等)配合项目合同的拟定等。和传统巨无霸设计集团相比,它去除了最大的成本——大量固定的设计师
具体流程是甲方平台发布任务—平台通过算法对任务进行匹配—乙方设计师接单——线下沟通——老司机审图——网络设计院盖章出图所有看现场,各种沟通修改都在线下机构解决成图后,有经验的老司机对图纸进行审查把关。并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项目完成后(这里略去方案或则施工图等繁琐细节描述)甲方和乙方对结果互评,作为用户的能力和信誉数据。自此,一个完整的O2O设计平台闭环形成。
完成工程后,对最终设计成果平台上展示。让其透明化,形成网络设计院实际项目资料库。平台通过大量的交易会不断扩大其真实的资料库。BIM等技术得大力推进,未来空间上的协作更加容易大量有能力的设计师将会变成一个即插即拔的U盘而不必成为一个依附主机(传统设计院)的硬盘。
真的成功,可以预见的是这会是一家每年承接上万个工程合同,估值破千亿美金市值的020互联网独角兽。融资后,再对设计师进行补贴经济,比如接一单10万设计合同补贴1万.........(这条纯属YY)
回到开头的话题觉得其实未来不管杀过来的是进化过“猪八戒”,或则是未来新诞生“孙悟空”等网络设计院那些没有核心创新能力,同质化低价竞争的自闭脱离市场,固有工作模式的僵化的无底线沦为甲方简单粗暴的图纸生产机器的提倡跪舔服务,靠严重压榨设计师苟延残喘的传统设计院都将消亡。这也许才是行业春天的开始。。。
以上观点仅仅代表作者哲之帆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