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预应力预加力计算的问题
badbabyfish
2016年07月27日 10:15:03
只看楼主

无法理解预应力的几个基本公式。混凝土规范,计算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时,先张法用的是Np0,后张法用的是Np。再结合Np0/Np的算法,都是用的张拉控制应力(不考虑损失影响)。张拉控制应力对于先张法是混凝土受压变形前,对于后张法是变形后。这样两种预加力对应的就不是同一种状态。混凝土桥规也一样,特别把σl4还加回去了,对应变形前的应力。和混凝土规范是一个意义。按照公式,相同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却对应不同的钢筋有效预应力,因为有个αE*σpc的差值。

无法理解预应力的几个基本公式。
混凝土规范,计算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时,先张法用的是Np0,后张法用的是Np。再结合Np0/Np的算法,都是用的张拉控制应力(不考虑损失影响)。张拉控制应力对于先张法是混凝土受压变形前,对于后张法是变形后。这样两种预加力对应的就不是同一种状态。

混凝土桥规也一样,特别把σl4还加回去了,对应变形前的应力。和混凝土规范是一个意义。

按照公式,相同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却对应不同的钢筋有效预应力,因为有个αE*σpc的差值。


到底哪一步理解错了?
微风36
2016年07月28日 13:48:37
2楼
<混规> 10.1.7条,关于Np0和Np的计算,用的不是张拉控制应力,先张法用的是σp0,后张法用的是σpe,区别是:
1、先张发构件:预应力的张拉和对混凝土的传力预压,是先后分开的两个工序。因此,在放松截断预应力钢筋时,由于其已与砼粘结,预应力与砼将发生一样的压缩变形,因而引起应力损失αEσpc(此时,预应力钢筋已锚固完成,无法补充张拉,只能认栽),但计算NP0时αEσpc这部分应力尚未损失,所以要采用σp0进行计算。
σp0=σcon-σl。
但计算有效预应力时,要考虑此部分应力损失(此部分应力损失是必然发生的,只能认栽),所以
σpe=σcon-σl-αEσpc
2、后张法构件:砼的弹性压缩发生在张拉过程中,张拉完毕后砼的弹性压缩也随即完成,故对于一次张拉完成的后张发构件,无需考虑αEσpc此项损失(或者说此部分损失可以通过损失后再补充张拉的方式弥补),所以
σpe=σcon-σl
而当后张法构件砼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从而推出工作时(砼),混凝土承担的αEσpc会转移给预应力钢筋,所以
σp0=σcon-σl+αEσpc。
简单讲,就是先张法明知道会有砼弹性压缩的预应力损失,但无法弥补,只能认栽;而后张法可以通过补充张拉弥补该部分应力损失。
不知道我讲明白没:)

wx_1655728660900:请教一下,先张法按照公式计算预应力筋最终预加力时,连收缩徐变的预应力损失都考虑了,为啥不考虑弹性压缩呢?还是说预加力只是放张那一刻的力?

回复
微风36
2016年07月28日 13:50:55
3楼
写了这么多,还是加一分,不划算:lol
回复
badbabyfish
2017年09月30日 10:10:45
4楼
本帖最后由 badbabyfish 于 2017-9-30 10:12 编辑 synphenom 发表于 2016-7-28 13:48 10.1.7条,关于Np0和Np的计算,用的不是张拉控制应力,先张法用的是σp0,后张法用的是σpe,区别是: 1、先张发 …一年以后又想到这个问题。再请教一下,按规范公式,同样的控制应力,得到不同的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这个能理解。同样的控制应力,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0时,反算的预应力筋合力不同这个也大概理解。但是,先张和后张时,同样的控制应力得到的是同样的混凝土法向应力,这个不理解,也是我主楼里主要问题。混凝土变形前受的力(混凝土应力为0时预应力筋合力)不同,混凝土最终变形也不同,应力也不应该相同?5885728
回复
sanglin3420
2017年10月12日 10:12:08
5楼
路过 进来看看高手解答
回复
netants
2018年05月10日 11:09:09
6楼

同样是疑惑

1、先说σp0——砼法向应力等于零钢筋应力,对于有粘结预应力砼来说,钢筋应力-钢筋变形-砼变形-砼应力,按理不会出现钢筋有应力而砼无应力的情况。

2、对Np0和Np计算时候采用的钢筋应力对应的是Np0(σp0),Np(σpe),我觉得都应该是σpe才对。因为按定义Np0是预加力,这个加的时候有大有小,不一定就是砼法向应力等于0。

3、至于σl4,按规范定义指的是钢筋松弛,算Np0,Np时候代入的是σl6(αE*σpc砼弹性变形,不少资料用这个符号表示),楼上的微风36说的很详细了,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若后张法分配张拉的时候和先张法一样,是需要减去σl6的影响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