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kV高压开关柜隐患和故障分析及预防
datouerzi111
2016年01月04日 15:55:1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电医生 于 2016-1-4 15:57 编辑 高压开关柜进入潮气导致电缆终端相间短路案例在某220kV 变电站仅有1 台主变压器。某日,报出“35kV母线接地” 信号,检查为B 相故障,紧接着某35kV 出线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单相接地故障随之消失。现场检查该出线开关柜后下门冒出黑烟, 出线B相电缆终端爆裂、C相严重烧毁,靠近B相的一侧烧毁最重。柜内C 避雷器放电记录器被电弧烧毁,柜底有多处电弧放电烧损痕迹。

本帖最后由 电医生 于 2016-1-4 15:57 编辑

高压开关柜进入潮气导致电缆终端相间短路

案例

在某220kV 变电站仅有1 台主变压器。某日,报出“35kV母线接地” 信号,检查为B 相故障,紧接着某35kV 出线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单相接地故障随之消失。现场检查该出线开关柜后下门冒出黑烟, 出线B相电缆终端爆裂、C相严重烧毁,靠近B相的一侧烧毁最重。柜内C 避雷器放电记录器被电弧烧毁,柜底有多处电弧放电烧损痕迹。

1.jpg
开关柜烧毁严重

保护装偿动作,出线断路器跳闸以后,单相接地故障消失,检查线路没有发现问题。证明该出线电缆终端发生绝缘击穿故障,是造成事故的源头。图4-78 中,B 相电缆终端爆裂,裂口朝向C相电缆终端;冒出的电弧,对C 相电缆终端的损伤最大。

经分析,该出线电缆终端存在绝缘薄弱点,绝缘性能逐步恶化,B 相电缆终端爆裂、冒弧,使C 相电缆终端严重烧损而导致相间短路。

查阅记录,多次进行红外测温,没有发现该出线电缆终端有发热问题。正当运行中,该出线负荷电流不到50A ,不存在因负荷电流大导致的发热问题。本次事故跳闸,是B 相电缆终端先发生故障,造成单相接地故障,再导致相间短路故障;证明不是因单相接地故障产生过电压或电压升高而使电缆绝缘损坏。

在已经拉出的该出线手车上,发现手车动触头触指普遍有绿色铜锈 (见图4-79) ,证明开关柜确实进入潮气。在35kV 开关柜下面的电缆隧道内检查,发现隧道地面有大量积水 。

1.jpg
电缆沟给水严重

检查发现,电缆隧道电缆出口孔洞封堵不严,是雨天外部进水的原因。发生故障的电缆终端是用户资产,由非电缆专业人员自行制作,其质量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该出线电缆终端绝缘损坏的原因,应是电缆终端制作工艺问题,加上运行中进入潮气所致。

预防措施
(1) 规范电缆终端制作工艺,提高制作质量,严格质量把关。
(2) 严格执行电气安装施工管理规定,没有资质的非专业人员制作的高压电缆终端不得验收投运。
(3) 地下电缆隧道电缆出口孔洞封堵不严,是开关柜、电缆终端受潮的源头之一,电缆出口孔洞封堵,按建筑防水工艺处理,防止进水。
(4) 下雨天气及雨后,及时检查电缆隧道,及时排水。
(5) 高压电缆敷设等施工后,施工单位必须严密封堵电缆隧道电缆出口孔洞。封堵不合格者,不得投入运行。
(6) 电缆隧道内加自然通风排潮通道,经常保持空气干燥。
(7) 高压室安装除湿机或除湿空调,开关柜顶部设自然通风排潮通道,保持高压室和开关柜内空气干燥。
(8)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规定: 运行在潮湿或浸水环境中的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有纵向阻水功能,电缆附件应密封防潮。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附件的密封防潮性能,应能满足长期运行需要。因此必须规范电缆终端制作工艺,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电缆终端的“统包” (应力锥),必须符合防潮要求。


1.jpg


1.jpg

免费打赏
电力技术中心
2016年01月05日 09:57:43
2楼
案例值得学习
回复
沈涵
2016年01月06日 09:57:29
3楼
这个案例值得研究学习`
可以多探讨
回复
lw010
2019年07月01日 09:21:23
4楼

案例值得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