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获得珍贵免费资料,详情点此处! 一部名为“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短片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人们,以“比稿”的形式寻找乙方,是一种多么荒唐而欠揍的商业行为。想当然,该2分钟的短片一经发布,便爆红网络。引发广告圈、建筑圈、室内圈等设计师的广泛共鸣,骚动了几乎所有服务行业,包括自由职业者、承包商、摄影师、记者、律师、演员等等。
一部名为“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短片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人们,以“比稿”的形式寻找乙方,是一种多么荒唐而欠揍的商业行为。想当然,该2分钟的短片一经发布,便爆红网络。引发广告圈、建筑圈、室内圈等设计师的广泛共鸣,骚动了几乎所有服务行业,包括自由职业者、承包商、摄影师、记者、律师、演员等等。
以下是来自加拿大一位创意人的作品《拒绝比稿》。2分钟内,采访了多位不同行业人工作人员及老板,然而大家对这种“比稿”的要求,简直觉得无理取闹。
另外提一件事,
近年有一些网络平台包括建筑设计网络平台,靠设计师比稿而活。
一个需求商家,发布一个几百块的设计项目,甚至一个logo什么的,然后下面几百个稿件,提供给他选择,选择中的就有钱,没选上的就毛都没得到一根。
其实,
“比稿”形式,与强盗逻辑般的“免费设计”,如出一辙,
因而设计圈人士看到 “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短片,大多会有种异常清晰的熟悉感。在众多行业中,商家不屑理会“比稿”这种欠揍行为,或温文尔雅地将此甲方“请出去”,或简单粗暴地让其“滚出去”。总之,离远点,不伺候。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在这些不屑“比稿”的行业中,“比稿”无立足之地,只能灰头土脸地消失。
但,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设计师们包括混广告圈、建筑圈、室内圈、服装圈等等圈子的设计师,对“比稿”行为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以建筑圈为例,
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就成名于以“比稿”著称的设计竞赛。2015年7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修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新国立竞技场”的建设计划。也就意味着扎哈·哈迪德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设计的主场馆方案,即使打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即使投入建设后,依然被弃用了。
而之后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公开了一些相关设计资料:一段23分钟的视频以及一份91页的报告。极有可能,这些只是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对此次设计竞赛付出的冰山一角,也只是一个设计单位无缘标的项目的个别事例。但那些之前被扎哈·哈迪德击败的方案,又承载了多少设计师和设计单位的多少时间和精力。
管中窥豹,一次次的设计“比稿”, 理所当然地消费了设计圈的很多智慧。特别注意,是免费消费。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的设计师还要参加“比稿”,他们是傻的吗?
设计师,当然不傻!只是各有各的小心思。我们试着猜一猜,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设计师大多存在侥幸心理,不会想到自己会是落败者;
二、所谓持才傲物,有些设计师的确自信到可以完败竞争者,取得最终设计权;
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就去试试;
四、这么大的项目,这么高的设计费,谁不心动;
五、不排除存在一些有情操的设计师,只是对某个或某类项目感兴趣,无奈,只能“比稿”。
所以说,
“
比稿”的市场,是设计师创造出来的,这样的甲方,是设计师“惯”出来的。
一旦“比稿”形式被默认,这种利益天平完全偏向甲方、选择权完全掌握在甲方的形式,甲方不积极采用并广泛推广的话,才是傻的吧!
甲方重利,乙方退让,设计圈的“比稿”行为就这么想当然地被认可了。即使有一群群设计师怨怼,即使有一群群设计师发文捍卫其作为劳动者的权利,那又如何?因为,设计师的怨怼和载道,相较于对比稿的“默认”和“纵容”,如像蚂蚁之于大象,想要扳倒,谈何容易。
比稿最先源自《Strategy》杂志(Strategy Magazine)的加拿大年度代理竞赛,但建筑圈和室内圈,“比稿”一词的来源暂无从考究。但我们意识到“比稿”的时候,设计竞赛、免费设计、设计demo等形式已泛滥了,甚至被成为设计圈的“弊病”,且短期内无药可治。
当设计师第一次允许“比稿”行为发生的那一刻,就应该预测到,将来有一天“比稿”的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不知道,时至今日,多少设计师是“比稿”时代的创造者?所以,在设计圈对设计竞赛、免费设计、提供demo,习以为常的时候,只是怨声载道,只是大骂“去TM的比稿”,鸟用都没有。
设计师们,不要妄图用微弱的声音,迷醉甲方追逐利益的心。怨怼、呼唤、咒骂,都没有实际行动来得真实、猛烈。就在这一次,当甲方要求免费设计、要求先提供demo,再决定是否采用你的设计之时。明明确确地说:no。
作为单个的设计师,或者说作为一个人,微弱的个体无法改变市场和环境,能够改变的只是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个个跬步,一个个小流,一个个设计师,都有say no的勇气和行为,才能改变整个市场和环境——决定你所在的是小流,还是江海。
当然,以上言论有一个前提:这位Say no to spec的设计师,是一个有品牌和价值的设计师。因为市场上,这位设计师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其设计能力也被广泛认可。既然如此,为何要以“比稿”的形式验证自己的能力,打开可“免费”的缺口。甲方如果要选择他们,必须要认可并信任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一个健全的市场,就会有越来越高的品牌价值,就会有越来越多地拥有品牌价值的企业,就会以长时间与高质量沉淀下来的品牌为基础进行各种交易。一个尚未成熟的设计师,一个尚未充分竞争的市场、一个各种制度尚不健全的市场或新兴的市场,就会有更多数量的免费试用行为发生。
评估所在市场的形态,结合个人定位,该say no的时候say no,该比稿的时候,认认真真比稿,不怨怼,不迷茫,不傲然,做一个不慌不忙的设计师。
文章来源于网络
最后,问一句,各位设计师们,你们赞成比稿吗?
更多时评:
【建筑时评】第十六期 设计行业转型浪潮背后八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建筑时评】第十五期 “建筑师负责制”不是个筐,不是什么责任都可以装!
【建筑时评】第十四期 复制的艺术?笑谈“中国式”山寨建筑
【建筑时评】第十三期 建筑行业是否会雄起,建筑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建筑时评】第十二期 从供求关系看设计费十年不涨的真正原因
【建筑时评】第十一期 由扎哈从东京体院馆设计竞赛中出局看扎哈的设计
【建筑时评】第十期 谈建筑学学生实习单位与工作单位的选择
【建筑时评】第九期 “丑陋建筑”谁说了算?谈其怪象背后的文化危机
【建筑时评】第八期 百名建筑师的炮声: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建筑时评】第七期 人民币贬值对建筑设计师有何影响?
【建筑时评】第六期 为什么建筑学毕业后大多数都“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