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1、消能井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水压多高的时候设置消能井?2、规范规定:管道跌水水头为1.0—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一般跌水水头不大于6米。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跌水井的进水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4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一般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4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请教一下:1、消能井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水压多高的时候设置消能井?
2、规范规定:管道跌水水头为1.0—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一般跌水水头不大于6米。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跌水井的进水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4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一般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4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是不是当泵站后检查井处的水头大于2米时就要设置消能井?
碰到一个环境工程的领导问:为什么要设消能井跌水井,不就是防止对井壁的冲刷吗?那我们新建的检查井把钢筋加强,2-3米的水头还能抵抗不住吗?我竟无言以对了!(不清楚设置跌水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
2楼
跌水水头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吗?
回复
3楼
在支管已经建成主管还在设计时,遇到高层差问题,是需要设置跌水的。
回复
4楼
问题踢得不错了,有高手解答吗
回复
5楼
本帖最后由 wulinlin11 于 2017-7-12 10:52 编辑
确保原有管道的转输水力条件,就像车子从侧向车道汇入主干道要减速一个道理,懂?
回复
6楼
wulinlin11 发表于 2017-7-12 10:48 确保原有管道的转输水力条件,就像车子从侧向车道汇入主干道要减速一个道理,懂?那就是消能的意思了,对否?
回复
7楼
你要这么想,加强钢筋并不能加强井壁的抗冲刷能力,混凝土都冲没了,钢筋有什么用呢?
回复
8楼
管径大于400,设计水量肯定大于300以下的设计水量。具体根据设计水量考虑消能。
回复
9楼
消能井不是消除对井壁冲刷的,消能井是用于削弱水的流速过大带来的对下游管道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这个类型的工程我刚好做过一些,举个例子,有一个场地是湿陷性黄土地质的新农村的异地扶贫搬迁点,约五六十户人,村子的雨水经室外管网收集,排到了村外100米的公路边的山沟里,沟的落差很大,角度大概是50°,沟底到路面高差20m左右,未做任何处理,排水出口是一段明渠,渠末端没有任何抗冲刷措施,渠道水流量约相当于设计雨水管道DN600,长期的排水对坡面造成冲刷,最后从排出口向下垂直形成一个20米的大坑,因为排出口离路很近,直接影响了道路基础,路随时可能会塌,我接手的工程就是通过水工措施,让雨水能平稳的过渡到沟底而不造成冲刷,进而保护道路基础,以此为背景。我采取的措施是,用土先将坑垫起来,夯实,然后在排水口渠道末端设置消能井,消能井深度5米,然后在井的末端接球墨铸铁管,经镇墩、翼环、钢链条牵拉固定后,沿坡面排至沟底,沟底再设置消力池一座,减小水流速度后平稳排至沟道,出水口出再铺砌卵石,进一步防止冲刷。设计思路来说,首先需要论证其流速和气流关系是否满足高速气水混合流的适用条件,如果为高速气水混合水流,则采用其他措施,我复核以后,流速超过室外排水规范,但是不超过15m/s,不属于高速气水混合流条件,仍按常规流速的情况考虑,再参考四川等地做的一些大坡度超规范流速的雨水排水工程并与结构讨论解决了大坡度敷设管道的工程技术难点,然后选定了起点降低水流速,同时尽可能降低水流下坡前的标高,然后斜坡大坡度敷设管道,管底二次消能,再做以工程防护,最后排放的设计方案,并最终做施工图,落地施工。这是我做的第一个排水下沟工程,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后面又做了若干类似工程,才一步步完善的,排水下沟工程,主要是用于长期性的解决水流陡降,凡需要相关内容的均可采用这种方式,我做过规模最大的一个工程坡度将近60°,雨水管道是1500的,小城市小半个城区的水。
现在回到正题,跌水井和消能井,效果基本相同,适用条件不同,叫法来说,主要功能偏向于用于上下游管道错位衔接的,叫跌水井,主要功能偏向于跌水的同时,考虑把高处的水进入下游管道的流速和冲击力降低的,叫消能井。从功能偏向,也就能判断其使用场合和条件了,下次再遇到人问消能井的用途,你就跟他解释了,消能不是消除或者消减对井壁的冲击,而是消除水的动能,降低流速,否则管子都受不了,整个工程可能就崩坏了。我之前一个同事,做的一个排水下沟,就是因为管道流速过大,不到一年时间,几千米的下沟管道全部损坏了,被水冲坏的,不要小看了水的动能,坡度大起来,速度高起来,是很恐怖的!
回复
10楼
一般压力管出水接到检查井都要设置一个消能井
回复
11楼
告诉领导水滴石穿的道理。混凝土只能抵得了一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