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应用
awdq94881
awdq94881 Lv.7
2015年09月30日 13:45:0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一、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 m3/d,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针对工程设计进、出水情况结合工程当地技术管理实力现状,在工艺选择时主要兼顾了以下原则:备选方案应具备技术成熟可靠,能确保出水水质好,稳定达标;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应尽量节省占地;此外还应注意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具有较强耐冲击负荷能力。  据此经多方案进行比较后认为ORBAL氧化沟工艺、A2/O工艺、SBR工艺等均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其中ORBAL氧化沟工艺从运行管理简便程度及耐冲击负荷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且其对自动化程度依赖程度低,被确定为主选方案。

  一、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 m3/d,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liliku1112201091914355895708.jpg

  针对工程设计进、出水情况结合工程当地技术管理实力现状,在工艺选择时主要兼顾了以下原则:备选方案应具备技术成熟可靠,能确保出水水质好,稳定达标;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应尽量节省占地;此外还应注意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具有较强耐冲击负荷能力。
  据此经多方案进行比较后认为ORBAL氧化沟工艺、A2/O工艺、SBR工艺等均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其中ORBAL氧化沟工艺从运行管理简便程度及耐冲击负荷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且其对自动化程度依赖程度低,被确定为主选方案。
  典型的奥贝尔氧化沟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同心椭圆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沟内,然后依次进入中间沟道和内沟道,最后经中心岛流出,至二次沉淀池。三个环形沟道相对独立,溶解氧分别控制在0、1、2 mg/l,其中外沟道容积达50%~60%,处于低溶解氧状态,污水在外沟道循环约150—250圈(由水力停留时间决定)才进入中沟道,主要的有机物氧化及80%的脱氮均在外沟道完成。内沟道体积约为10%~20%,维持较高的溶解氧(2mg/l),为出水把关。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拌作用。
  并具如下工艺特点:
  a. 采用转碟曝气,混合效率较高,水流在沟内的速度最高可达0.6—0.7m/s,在外沟道使水流能快速进行有氧、无氧交换,交换次数可达500—1000次(取决于外沟道转碟设置的数量),可同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和氮的硝化、反硝化,并可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磷。在中沟与内沟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得到去除降解,出水水质好。
  b. 污水进入氧化沟,可以得到快速的有效的混合,由于池容较大,缓冲稀释能力强,耐高流量,高浓度的冲击负荷能力强,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c. 由于污泥龄较长,使污泥量较少并趋于好氧稳定,可不设污泥消化池,从而简化工艺流程,管理方便。
  d. 在曝气过程中,在串联的渠道水流中形成典型的溶解氧阶梯0-1-2mg/L,因而自动控制了系统的生物脱氮过程。由于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及“短程反硝化”的影响氧的利用率很高,因而起到节能的作用。
  e. 供氧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转碟的旋转方向,转速、浸水深度和转碟安装个数等多种手段来调节工艺系统的供氧能力,使池内溶解氧值保持在最佳值,使系统稳定、经济、可靠的运行。
  但应该看到,对于山区用地紧张的重庆库区其占地偏大也是引人注目的缺点。由于氧化沟为圆形或椭圆形沟型,加上池中心设有中心岛,造成氧化沟占地较大,平面布置相对困难;另外设置的辐流式沉淀池亦为圆形,使得厂区无效占地比例偏高。设计立足从尽量减少无效占地的角度对典型的ORBAL工艺氧化沟与二沉池分建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引进U.S.FILTER公司技术,确定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方案,即二沉池外层设三圈氧化沟,呈同心布置,二沉池取代了ORBAL氧化沟中心岛,具体形式见下图。
liliku803201091914364948705.jpg
改良型奥贝尔氧化沟结构示意图

  改良型ORBAI氧化沟与分体建设氧化沟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a.减少了无效占地。
  b.氧化沟与二沉池采用共用池壁,可减少土建工程量。
  c.流程顺畅,可节省氧化沟至终沉池之间的连接管道,减少氧化沟与终沉池之间的水头损失,节约能耗。
  d.为厂区合理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处理工艺介绍
  重庆市南川污水处理厂确定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liliku8837201091914374776433.jpg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liliku1112201091914355895708.jpg


liliku803201091914364948705.jpg


liliku8837201091914374776433.jpg

phanghui
2015年10月02日 09:01:53
2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qq_1443779874500
2015年10月02日 18:01:40
3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szg169
2015年10月30日 12:15:37
4楼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方源
2015年11月02日 11:09:00
5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jcj521125
2015年12月14日 13:59:18
6楼
谢谢分享!
回复
善周
2017年02月20日 21:36:40
7楼
谢谢分享!
回复
shz_ljx
2017年02月22日 09:48:37
8楼
真好,非常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