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桥梁加固的现状
黄老三
黄老三 Lv.7
2015年08月07日 10:52:27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喵爷 于 2015-8-7 10:54 编辑 浅谈我国桥梁加固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交通事业建设正如火如荼,总的情况看从我国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在未来10~20年内,新建工程逐渐减少,桥梁的养护、维修、加固及改造工程将逐渐成为主流。从我国的实际建设及运营情况看,那时将有大量的桥梁或多或少地出现不同的病害,只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有价值,都值得加固。实际上这些年来桥梁加固工程己经越来越多,而有关桥梁加固设计与计算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至今没有相应的加固设计规范,有些方面甚至连公认的算法都没有,使设计者感到难于动手。

本帖最后由 喵爷 于 2015-8-7 10:54 编辑

浅谈我国桥梁加固的现状

前我国的交通事业建设正如火如荼,总的情况看从我国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在未来10~20年内,新建工程逐渐减少,桥梁的养护、维修、加固及改造工程将逐渐成为主流。从我国的实际建设及运营情况看,那时将有大量的桥梁或多或少地出现不同的病害,只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有价值,都值得加固。实际上这些年来桥梁加固工程己经越来越多,而有关桥梁加固设计与计算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至今没有相应的加固设计规范,有些方面甚至连公认的算法都没有,使设计者感到难于动手。

家认为旧桥加固设计者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最好既有相当的设计经验,又有相当的施工经验,所完成的设计施工图才较合理、可靠、现实、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修改变更少、造价合理、加固效果好,不仅能治“标”,能治“本”的尽量治“本”。否则如果只有设计经验,所出加固方案可能有施工不现实,难于做到或做好,影响加固效果和成本,施工图中有些细节问题不明确,理论上能做但施工时做不到或质量难于保证,造成修改或变更多,也影响加固效果和加固成本。

果只有施工经验,所出加固方案及施工图,可能缺乏对结构系统地受力分析及病害成因及趋势分析,往往该加固的部位加固不够或太多,不需要加固的地方也加固,造成多花了钱,加固效果还不好。作者从参与的众多旧桥加固评审会上看到很多设计者在加固材料的用量上比较随意,凭经验、凭感觉用材料的人不少,是否浪费材料或是达不到最好的加固效果,自己不清楚,业主更不知道,大多没有作加固计算,有的高资质设计单位也只对加固前的结构作些复核性计算,最多作加固后的承载力计算。但大家知道构件的病害往往在正常使用阶段中表现出来,承载能力主要说明构件是否安全,能安全使用的构件并非就没有病害,因此还要作截面上各材料的应力强度计算,才能反映出构件是否有病害、程度如何及发展趋势。

的专家认为“应力强度计算是反映构件病害的必要依据,承载能力计算是构件安全使用的最后保障”,两者均不可缺。现实加固计算中,常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满足要求,但构件确实存在许多病害,于是一种做法是加大车辆设计荷载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但又缺乏可靠的超载资料;另一种做法是根据各种病害及程度通过一些算法得出各种折减系数,对承载力进行折减,以说明构件不满足承载力要求,构件加固后又补足大于等于被折减的承载力,这种做法虽有一定科学依据,但也有不少人为评判因素,同样不能反映控制截面上各种材料的工作状况。





免费打赏
加倍努力
2015年08月08日 10:06:33
2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zmb8511
2016年12月11日 12:24:08
3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lw010
2016年12月14日 07:59:44
4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co1477898811918
2016年12月14日 10:47:50
5楼
2017 年 5 月 24-26 日 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



2017(第六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将以国际的眼光、全方位视角针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决我国创新引领和推动智能交通的持续发展作为我国路桥隧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进行战略与技术层面的深入探讨。


作为亚洲桥梁与隧道领域最大的行业例会,IBTC2017 桥梁与隧道展竭力为业界人士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及优质的贸易一体化解决方案,依托于《桥梁与隧道》杂志等媒体品牌的大力推动下,致力为企业打造了一个专业的 IF Expo 品牌商贸平台,开拓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以及展示最新的隧道设备最新技术和产品,在构建企业展示平台的同时关注用户与买家,为市场提供合作贸易的最佳空间。


2017 IF EXPO 路桥隧系列展特设设计成果展示区 、材料与设备专题展示区和盾构掘进机及零配件展示区三大展区,充分利用专业展和贸易展相融合的模式,汇聚业内生产商、经销商、配套商及服务商,设置采购会、研讨会等一系列同期活动,积极打造亚洲首屈一指的桥梁与隧道技术饕餮盛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