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里频频播出的各地普降大雨,积水严重:6月2日南京的大暴雨致使全城被淹,水深及腰;6月17日上海同样也遭遇持续降雨,行车如行船;7月17日北京也未曾幸免,市民们调侃携手去帝都看海... 每逢暴雨天,便开启"看海模式",机动车集体变身"摆渡船",在积水路段"赛龙舟"……这一系列困扰民众的城市内涝现象,引发城市建设工作者的思考。
看新闻里频频播出的各地普降大雨,积水严重:6月2日南京的大暴雨致使全城被淹,水深及腰;6月17日上海同样也遭遇持续降雨,行车如行船;7月17日北京也未曾幸免,市民们调侃携手去帝都看海...
每逢暴雨天,便开启"看海模式",机动车集体变身"摆渡船",在积水路段"赛龙舟"……这一系列困扰民众的城市内涝现象,引发城市建设工作者的思考。
海绵城市概念
我们的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城市内涝的现象,又能有效改善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地区缺水的状况。
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对比:
三大建设途径
生态系统保护: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如水系、山地、林地等,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维持自然的水文特征;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
设计师将垂死挣扎的湿地改造成“绿色海绵”----一座新型的城市雨水公园,这样不仅拯救消失的湿地,也将为新的城市社区提供多种生态系统。
将雨水收集、过滤、存储,支持城市的生产和居民生活所需,为城市提供新的娱乐设施和休闲体验。
生态系统修复:针对已经遭受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手段进行修复;
阿普贝斯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末端细胞体。结合植物景观的园林手法,运用生态的方式,实现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
集艺术与生态功能于一体,由道路、硬质平台和屋顶汇集的雨水径流于此,渗透与土壤产生作用,形成天然的循环系统。
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硬化面积,提高城市滞蓄、渗透、净化雨水能力。
美国波特兰绿色街道雨水收集
创建绿色街道,将雨水收集池与道路绿化带完美结合。
径流在坡度造成的重力下向低处流,进入收集池后流经第一个由水生植物和碎石边界构成的“储水池”,碎石过滤掉大型的污染物,植物净化另一部分污染物,多余的雨水在进入下一个“储水池”,最后,超出收集池容量的雨水会被排出,通过排水篦子,进入下水管道。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强调,“建设海绵城市是摆脱中国城市当下困境的一个良方,从我们的后花园、从小区绿地开始就可以解决雨水问题。我们应当鼓励新的城市居民种菜养鱼,把雨水利用起来,把城市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的桃花源。”
上图是俞先生自己的生态宅居, 绿色健康的生活居室,自带调温控湿功能,还能为暴雨洪涝做些小贡献,很羡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