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结构与性能指标
taiping1537
2015年06月24日 11:17:52
来自于污泥处理
只看楼主

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结构是怎样的 活性污泥由不同大小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其上,并且具有不断生长的特性,增长过程和老化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及其他游离细菌被附着或游离生长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捕食。少量以无机颗粒为核心形成的致密颗粒也可能存在于系统之中,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结构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结构丝状菌喜低氧状态,在胶团菌的附着下,不断生长伸长,形成条状和网状污泥;没有丝状菌为骨架的絮体颗粒很小,附着于累枝虫等原生动物尸体上的絮体易产生反硝化作用,它们都易随二沉池出水流失。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相互依存,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胶团菌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并且由于胶团菌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所以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

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结构是怎样的

活性污泥由不同大小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其上,并且具有不断生长的特性,增长过程和老化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及其他游离细菌被附着或游离生长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捕食。少量以无机颗粒为核心形成的致密颗粒也可能存在于系统之中,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结构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结构丝状菌喜低氧状态,在胶团菌的附着下,不断生长伸长,形成条状和网状污泥;没有丝状菌为骨架的絮体颗粒很小,附着于累枝虫等原生动物尸体上的絮体易产生反硝化作用,它们都易随二沉池出水流失。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相互依存,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胶团菌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并且由于胶团菌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所以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

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构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结构丝状菌位于胶团菌内部特别是菌胶团较厚时有利于其生长,从而伸长使得包裹在外层的胶团菌不致于过厚形成厌氧状态,其有利条件可能是内部的低氧状态,而一旦结构丝状菌暴露在混合液中时,正常环境条件不利于其生长,待胶团菌包附之后才重新再次生长,如遇供氧不足等条件时,结构丝状菌大量伸出,则发生结构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在活性污泥中形成共生关系,而非结构丝状菌与胶团菌之间存在着拮抗关系,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性得益于大环境中微生态群落的相对稳定。实际经验表明,当细菌处于碳氮比高的条件下,絮凝体的结构就比较好。当细菌处于碳氮比低或高温、营养不足的环境时,细菌体外多糖类胶体基质或纤维素类基质会被作为营养而被细菌利用,从而导致污泥解絮。

活性污泥有哪些性能指标

活性污泥的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污泥浓度(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三项指标来表示。这三个活性污泥性能指标是相互联系的。沉降比的测定比较容易,但所测得的结果受污泥量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污泥性质,也受污泥性质的限制,不能正确反映污泥的数量;污泥浓度可以反映污泥数量;污泥指数则能较全面地反映污泥凝聚和沉降的性能。

此外,能反映污泥性能的还有生物相,所谓生物相就是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在较好的活性污泥中,除了细菌菌胶团以外,占优势的微生物常是固着型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等。
weibo_1411735216829
2015年06月28日 23:11:26
2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weibo_1411735216829
2015年06月28日 23:11:59
3楼
战不逗回weibo 发表于 2015-6-28 23:11 谢谢楼主分享1111111111
回复
yj蓝天
2018年06月15日 05:55:36
5楼
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