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水土保持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河北省平泉县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原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相连,西邻旅游胜地承德,南通京、津、唐。全县19个乡镇332个行政村,总面积3308平方公里。平泉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即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县,又是典型的缺水县,资源缺水和工程缺水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引发了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下降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整体性水环境恶化。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北省平泉县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原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相连,西邻旅游胜地承德,南通京、津、唐。全县19个乡镇332个行政村,总面积3308平方公里。平泉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即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县,又是典型的缺水县,资源缺水和工程缺水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引发了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下降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整体性水环境恶化。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00年,平泉县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工程具有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功能,同时能有效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发挥缓洪减灾,防治面源污染等作用。因此,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1. 水土保持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1.1涵养水源,改善水环境
水土保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栽植刺槐、山杏等水土保持树种,使降雨通过林草植被的林冠吸收、阻流,改变了降雨下落方式,削弱了雨水对地面土壤的溅蚀程度,同时延缓了入渗时间,为土壤涵养水源提供了前提。森林具有很高的透水性和很强的持水性,它比一般土壤含水率高,林木根系不断发展伸长,穿透土层,给地表水渗入土壤打开了许多通道,也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从而可使大量的降雨渗入土内,转变成地下潜流。土壤水分达饱和后,水土保持工程(鱼鳞坑、竹节壕)将蓄存暴雨降水量。俗话说“森林是看不见的水库”,“森林是天然的配水站”,很形象地说明了森林涵养水源的这种作用。
1.2 减少洪涝灾害,保障安全
水土保持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适地适树,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达到“小雨不下山,中雨大雨缓出川”的目的。综合运用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增加蓄水,拦截泥沙,减少了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同时防止泥沙下泄对河道及水库的淤积,起到防洪抗旱的效果。
1.3 净化水质,防治面源污染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水质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通过在远山、深山河流源头和集中水源地周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重建乔灌草混交植被带,能显著滞留和降解水流中的有机染物;通过实施推沙坝工程,可以清理河床中的垃圾废物;坡面造林和沟道谷坊坝工程,可增土壤入渗,防止泥沙下泄,达到控制固体污物和其中所含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1.4 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水土保持项目,结合我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大力实施水源与节水灌溉工程,加强管灌、滴灌、喷灌等技术,使农业节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用水效率,使农民增收,同时也节约了用水量。
2.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共处为目标。近几年来,我县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水利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为主要建设内容,治理水土流失149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近年来,平泉县水保局本着改善生态环境,为首都阻沙源、保水源,为平泉增资源、为农民拓财源的目标。实施了省级重点治理小流域、以工代赈重点治理小流域、滦河上游重点治理小流域、“三厅”试点小流域、“桃上”重点治理小流域、国债拉动资金水土保持项目;保护母亲河重点治理小流域、生态县建设水土保持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0平方公里。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和规模治理,坚持“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和开发相结合,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竹节壕、鱼鳞坑、水平梯田为主的坡面整地工程,以谷坊坝、防洪坝为主的沟道坝系工程和以打井、节水灌溉、风能提水和作业路为主的配套工程,营造以生态林、经济林、防护林为主的林草防护体系,形成了工程、林草和耕作措施科学合理有效配置的综合治理体系。
喇嘛店小流域就是综合治理的一个典范。喇嘛店小流域,2003年度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该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营造水保林18864亩,封禁治理7186亩,梯田350亩,果枝条田3600亩,河坝3500米,闸谷坊330道,沟头防护500米,修工程作业路4000米。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治理区森林覆盖率增加20个百分点,年增加水源涵养量150万立方米,拦截泥沙6.5万吨,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明显增多,气候环境得到有效的调节,各种植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流域内山清水秀,林茂粮丰果菜香,一派和谐宜人景色。
2.2 建立生态修复区,实现大自然自我修复
在主要河流源区、水源地和高山远山等适宜地区,对覆盖度在5%-50%的草地、郁闭度小于40%的灌木林地和10%-30%的稀疏林地实行了生态修复。以封山育林、舍饲养畜为主要措施,禁止一切人、畜入内活动,充分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全封闭后让稀少或幼小的树木及一些草本植被自然生长、以提高植被覆盖率。落实封禁措施,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下,控制人为破坏,使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代替传统大水漫灌,大力推广喷灌、微灌(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为了减少土渠输水渗漏,我县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结合我县设施蔬菜大棚、食用菌产业、畜禽养殖、花卉大棚、林果业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大力开展水源与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小型水利工程与大型水利工程,确保所建工程为产业发展、经济和群众脱贫致富发挥更大的作用。付家店小流域近年实施水源工程23处,节水工程49处,建设蔬菜大棚200个,冷棚100个,果树配套20处,人均纯收入0.4万元。其中付家店村围绕设施菜大棚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打井1眼,建蓄水池1座,埋设主管道800米,分支管道3000米,滴灌管道22000米,使21个蔬菜大棚用水达到了省时、省水、省电,年经济效益40万元。台头山乡郑杖子村食用菌园区水源节水灌溉工程,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共打围模井9眼,铺设地下管路1500米,安装水泵18台,工程采用以管灌为主体的小型节水灌溉方式,使该村40亩食用菌园区实现节水增效目标,促进了该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抗旱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了主导产业,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而且带来了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农业节水灌溉与传统大水漫灌比较,其优点是:节水、节能、省地、增产。喷灌节水30%-50%,滴灌节水50%-70%。喷灌可减少渠道占用耕地10%-20%,增产效果20%-30%。
2.4 加大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
以全县铁选业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无证采矿、乱采乱挖破坏矿产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与治理机制,明确资源开发单位和法人的生态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恢复治理制度。全县树立了宝海、鑫达、永辉、柏泉、富有5处水土保持返还治理样板工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宣传教育,落实“三同时”制度为手段,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为宗旨,深入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3. 结束语
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有效地减少水的面源污染,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涵养水源,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和壮大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因此水土保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