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HO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和结构
huoyubuhuo1
2015年06月19日 07:32:39
只看楼主

  日本MIHO美术馆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的作品。该美术馆于1990年开始设计,1997年11月3日建成开馆。它虽然名为美术馆,但实际上是一个博物馆。它的特色为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东方艺术品,在建筑设计上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东方的美学内涵的结合。它与基地周边环境具有微妙的关系,它所在的滋贺县信乐山在日本自古就充满了神秘,有着悠远的宗教历史背景。而这美术馆和业主的教堂(设计纽约世贸中心的建筑师山崎实作品,1983年建成)、钟楼(也是贝聿铭作品,1989年建成),以及山脚下的“信乐之乡”生态农场示范区,形成艺术、自然及建筑相互共鸣的场所。

1053435.jpg  

日本MIHO美术馆是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先生的作品。该美术馆于1990年开始设计,1997年11月3日建成开馆。它虽然名为美术馆,但实际上是一个博物馆。它的特色为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东方艺术品,在建筑设计上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东方的美学内涵的结合。它与基地周边环境具有微妙的关系,它所在的滋贺县信乐山在日本自古就充满了神秘,有着悠远的宗教历史背景。而这美术馆和业主的教堂(设计纽约世贸中心的建筑师山崎实作品,1983年建成)、钟楼(也是贝聿铭作品,1989年建成),以及山脚下的“信乐之乡”生态农场示范区,形成艺术、自然及建筑相互共鸣的场所。

   理念

  MIHO美术馆表达了贝聿铭先生的一个主要理念。

  MIHO美术馆是一位家族收藏家私人投资的项目。目的是存放来自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品(包括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由贝聿铭建筑师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担当设计。在兴建之前的上10年时间里,贝聿铭先生曾7次乘坐专门为考察该项目而修建的特制简易缆车上山实地考察。在多年的沟通和考察后,最终和投资方达成共识并于1996年8月开始建设。建筑整体为三层(地下两层地上一层),面积1002平方米;实用面积9241平方米,本项目位于森林法保安林区域,砂防法指定区域,自然公园法县立公园第三种特别地域(保护区)。

  日本Miho美术馆的选址就反映了贝聿铭先生的“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的理念。原来业主方选择的用地是在两条河的交汇处,但是要到达该处必须要从山上面绕下来,他觉得不是很合理,就回绝了这个项目的设计要求。不久,业主方又找到了其它的地块,可由于没有合适的道路方便交通通行成了最大的问题。由于修建道路要破坏山林的生态环境,贝先生也再一次拒绝了这个方案。后来,业主方的一位成员可以出让这块建设用地对面的土地,于是贝先生想到了在两个地块中间挖一条隧道,然后不破坏环境、不砍伐树木,架一座吊桥,这样就形成了本项目最精彩的入口景观区域。
1053437.jpg

  MIHO美术馆的立意也来源于贝先生的上述理念。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若现的场景。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结构

  担当该馆结构设计的是和贝聿铭先生合作多年的LeslieE.RobertsonAssociates担当。“与自然同化”是该项目的设计特点。该项目在结构设计上有几大亮点:首先是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隧道及吊桥,这座吊桥是专门为美术馆单独研制的,可称举世无双。

  从与其相连接的隧道出来缓缓前行便会看到美术馆的主入口。整个结构采用非对称多悬斜索结构,由一条定制的曲线型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暗示着前面美术馆的瑰丽与深邃。其次,在正立面主入口处门庭的钢结构是整个建筑结构技术的集中体现,采用了专门针对该项目研制的“九梁节点”,从这点上看,该项目也可以说是一个高科技建筑。

1053435.jpg


1053437.jpg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