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yc5795y 于 2015-3-24 15:22 编辑 目前设计中普遍存在总高度100米以下,甚至100米以上的建筑:电梯剪力墙厚度取200mm。按照经验,大家习惯认为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形成了筒,稳定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根据《高规》附录D的计算方法,剪力墙稳定性远远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所以,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一下。 例如:假定bw(墙肢腹板长度)取2.5m,h取建筑总高度(因为电梯间剪力墙两侧无楼板支撑,所以取建筑总高度),那么无论墙厚取200mm,还是取250mm或300mm,当墙肢总高度超过60米左右时,墙体稳定性都是无法满足的(仅取墙体自重情况下)。具体计算详下图(或附件)。
本帖最后由 yyc5795y 于 2015-3-24 15:22 编辑
目前设计中普遍存在总高度100米以下,甚至100米以上的建筑:电梯剪力墙厚度取200mm。按照经验,大家习惯认为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形成了筒,稳定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根据《高规》附录D的计算方法,剪力墙稳定性远远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所以,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一下。
例如:假定bw(墙肢腹板长度)取2.5m,h取建筑总高度(因为电梯间剪力墙两侧无楼板支撑,所以取建筑总高度),那么无论墙厚取200mm,还是取250mm或300mm,当墙肢总高度超过60米左右时,墙体稳定性都是无法满足的(仅取墙体自重情况下)。具体计算详下图(或附件)。
经过分析,问题主要出在
β
值上。因为《高规》附录D.0.3
条第4
款:当
β计算值小于0.2时,取0.2。所以,当墙体高度60米时,尽管β计算值只有0.028,但是需取β=0.2,则墙肢计算长度=0.2h=12米。
22楼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的总结
回复
23楼
这种情况下稳定性肯定要手工复核的,但q关键是如何取?光是自重就少了地震组合下的,因为你这么多墙刚度很大的.但用PKPM里的组合也有问题,因为它无法区分墙在楼层是否有板,算出来的刚度都是失真的虚刚,我们这边审图会要求去掉这部分墙看参数的
回复
24楼
确实算不过
回复
25楼
本帖最后由 x1xqq 于 2015-10-20 11:11 编辑 yyc5795y 发表于 2015-3-24 15:17 目前有些建筑专业喜欢将电梯放在建筑外侧(例如:Q2为外墙),那么Q2就很难取消,而稳定性按照《规范》又 …是否会有问题?这个可比对一下钢结构中的格构柱,角钢厚度10,放大到200厚,柱高同比例放大,柱高4米就是80米,截面700x700就是14mx14m;与电梯井筒比一下。其实首先要了解剪力墙稳定性计算公式是如何来的,我没去了解过,手头也无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估计是以单片剪力墙为基础导出来的。我以为需要格外关注的是楼梯间放在最外侧时,在楼梯间外侧梯段板范围设的剪力墙,楼梯平台板均与墙无关连,梯段板往往又是后浇筑,此片墙基本是悬臂的(仅平面内有梁伸出与楼面或墙有连接),最好将梯段板钢筋锚入墙内,使梯段板与墙有可靠连接。
回复
26楼
学习了 感谢楼主
回复
27楼
我觉得是不是不应该考虑全高,要说嵌固条件,这种工字型的无支长度很短,然后剪力墙也是一个整体,不存在单片悬臂和四边简支在一起受力的这个情况,我觉得至少这个是有有利因素,应该不用太担心的,但是理论上真的不知道了,楼主心好细,我见过这种情况,但是没想到这么多
回复
28楼
我刚才想到一个理论,不知道有没有道理,和楼主讨论一下,如果我们不这么看。不把建筑外侧的剪力墙看做单独的一片墙而是看做Q1的翼墙,分成两段分到两侧,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了,但是这么还是解决不了这个翼墙的问题,
回复
29楼
楼主的这种理解有点问题。井筒腹板可认为是两侧支承单向板,稳定性不应按规范四边支承模式计算墙肢长度系数。规范就没有包含这种墙肢稳定算法。至于咋算,可以参照H型钢腹板稳定性按单向均匀受压薄板弹性屈曲由小挠度理论得出。这样就可以看出,腹板稳定性不受墙竖向高度限制,而是受腹板高厚比限值。
回复
30楼
不错的资料啊。
回复
31楼
资料不错 ,学习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