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作者: 邹平洲 我于2007年7月11日进入该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但因菌种的原因直到7月16日才能进行运行操作。然而7月16日后虽有菌种进场,但速度上相当慢,针对这种情况,在督促厂方尽快解决菌种的问题外,我采取如下操作作为对菌种的驯化培养。 一、7月16日至7月23日:在这段时间里,投加的菌种还很少,而且池四周的道路还没硬底化,因此还不可以开启压泥机,所以不能使一沉池排出的污泥通畅排出脱水,故采取了如下的操作。
我于2007年7月11日进入该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但因菌种的原因直到7月16日才能进行运行操作。然而7月16日后虽有菌种进场,但速度上相当慢,针对这种情况,在督促厂方尽快解决菌种的问题外,我采取如下操作作为对菌种的驯化培养。
一、7月16日至7月23日:在这段时间里,投加的菌种还很少,而且池四周的道路还没硬底化,因此还不可以开启压泥机,所以不能使一沉池排出的污泥通畅排出脱水,故采取了如下的操作。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50
|
25
|
25
|
15:00
|
0
|
0
|
0
|
|
21:00
|
0
|
0
|
0
|
|
03:00
|
0
|
0
|
0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50
|
25
|
25
|
15:00
|
50
|
25
|
0
|
|
21:00
|
50
|
25
|
25
|
|
03:00
|
50
|
25
|
0
|
每天开一个小时(9:00~10:00)的提升泵,保持流量在300m3/h左右;
因为当时回流泵还没装好,所以暂时还不能进行回流。
加营养料COD一般采用面粉;N一般采用尿素;P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效果比较好;厌氧池系统最好可以用红糖作为营养料。
开始调试时,每天投加营养料的比例一般为:面粉50kg/1000m3设计水量、N25kg/1000m3设计水量、P12.5kg/1000m3设计水量(设计水量按每天的处理水量来计算)。
二、 7 月 24 日 至 8 月 6 日 7 月 24 日 下午三点多,好氧池水流方向倒数第二格的水下主气管与支气管接口焊接处脱落,故得把好氧池中的水抽干进行维修,为了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对整个好氧池系统的水下气管进行整改。
水下的主气管与支的连接用 PVC 焊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焊接承受的压力相当小,在风机长时间在 0.06MPa 运行下,气管脱落是必然的。
在气管连接上,我们给出以下两个方法建议:
1、 水下主气管与支气管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
2、 水下主气管与支气管采用穿孔连接。
好氧池已经布满填料和框架,若采取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维修的话,第一种方法成本比较高,第二种方法维修方法上比较困难。针对如此情况,总包和土建方采取如下更易操作维修方案,即:接口处的气管用管箍箍好,然后倒上一个水泥墩以保护管箍和防止气管的晃动,且管堵头处与池壁也用水泥倒墩顶死防止晃动。
用φ 215 的曝气头,在维修上比较困难,可以说已经不可维修。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在以后比较大的工程中采用管状可变微孔曝气头,采取可提升式安装,这样在维修曝气头不但方便而且不影响污水站的正常运行。
三、 8 月 7 日 至 8 月 20 日 曝气头的维修和整改于 8 月 6 日 完成,并注入半池的河水,但污泥量还是在维修整改前的水平,在催促甲方尽快购回菌种的同时,也对操作作了修改。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0
|
0
|
0
|
|
21:00
|
0
|
0
|
0
|
|
03:00
|
0
|
0
|
0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100
|
50
|
25
|
|
21:00
|
100
|
50
|
25
|
|
03:00
|
100
|
50
|
25
|
提升泵每天开2个小时(9:00~11:00),流量保持在300 m3/h左右;
因浓缩池中排有一沉池的物化污泥,鼓二沉没有排泥和回流。
期间出水CODCr见如下:
8月13日:88.01mg/L;
8月18日:129.34mg/L;
8月19日:136.66mg/L。
出水CODCr比较低且逐步,原因是在系统进入废水之前抽入半池河水以保护填料和试车,所以随着进入的废水增加,CODCr会逐日增加,因为刚开始调试,菌种处于驯化阶段,对新进入的印染废水还没适应和污泥量还尚远远不足。
四、 8 月 21 日 至 8 月 27 日 进入 8 月 20 日时 ,购买的菌种已经全部到位,连续、小水量进水是最适合、最理想的,但池四周的道路尚没有完善,这致使一沉池排出的物化污泥没法很快脱水,一沉污泥不能及时排出。但为了加快微生物的驯化进度,也对操作进行了更改。
营养料的投加量不变;
提升泵每天开启 4 个小时( 9 : 00~11 : 00 和 15 : 00~17 : 00 ),流量控制在 200m3/h 左右;
风机 24 小时开启;
回流泵 24 小时开启。
回流的目的是补充生化系统的流失的污泥。
8 月 21 日 ,我对挂膜进行检查,膜已经挂上 30% 左右,但污泥还是比较细碎,说明微生物还没有完全驯化成熟,还处于对数生长阶段。
在 8 月 23 日 和 8 月 26 日 对二沉出水进行检测 CODCr ,分别为 125.80mg/L 和 117mg/L ,这说明微生物基本适应了该印染废水的的水质。
在这个期间对污泥进行观察和镜检: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絮凝效果好,颜色出现深褐色,镜检中可以观察到杆菌、变形虫、无柄钟虫等水质较好的指示生物。
五、 8 月 28 日 至 9 月 3 日 针对微生物已经基本适应了该废水,所以对进水量、营养料量等进行调整。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100
|
50
|
25
|
|
21:00
|
0
|
0
|
0
|
|
03:00
|
0
|
0
|
0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100
|
50
|
25
|
|
21:00
|
100
|
50
|
25
|
|
03:00
|
100
|
50
|
25
|
风机24小时运行,调节风机的频率使好氧池的DO控制在3.0mg/L左右;
二沉的污泥及时排出回流到生化系统,在回流到好氧池的同时也小流量回流至厌氧池。
在这期间,对出水质进行检测:
pH值都在7.0~8.0之间;
CODCr在120mg/L左右;
色度都在32倍以下;
好氧池出水口前已经出现了轮虫,污泥量有所增加,但污泥的还不够密实,这说明微生物正逐步成熟,但还没完全驯化成熟和菌胶团还没形成。
六、 9 月 4 日 至 9 月 9 日 对于微生物驯化逐步走向成熟,池四周的道路也已经完善,但人手尚不够,还不能连续进水。所以在牵制了调试的进度。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100
|
50
|
25
|
|
21:00
|
100
|
50
|
25
|
|
03:00
|
100
|
50
|
25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100
|
50
|
25
|
15:00
|
100
|
50
|
25
|
|
21:00
|
100
|
50
|
25
|
|
03:00
|
100
|
50
|
25
|
风机24小时运行,但调整风机的频率使好氧的DO在3.0~4.0mg/L之间;
二沉的污泥及时排出回流到生化系统,在回流到好氧池的同时也小流量回流至厌氧池。
在这期间,对出水质进行检测:
pH值都在5.8~8.0之间;
CODCr在110mg/L左右;
色度都在20倍左右;
在9月8日的镜检中,钟虫已经出现了尾柄,这证明微生物驯化已经基本成熟。
经厌氧池后pH值从一沉出水的10左右降到9.5左右,说明厌氧池的处理效果还没有起来,也就是厌氧污泥还不足;然而经好氧池后pH值则降得比较厉害,最低可以降到5.8,这种现象有资料认为是水质中含有N、P、S等物质,氧化后可能产生相应的酸根,也就是产酸使得pH值降低,是否如此还待证实。
七、 9 月 10 日 至 9 月 16 日 针对微生物驯化基本成熟且工厂生产量不大,在此基础上停了第一套已经瘫痪的系统二全部由新系统治理废水,故对营养料量等进行调整。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75
|
50
|
25
|
15:00
|
75
|
50
|
25
|
|
21:00
|
75
|
50
|
25
|
|
03:00
|
75
|
50
|
25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50
|
50
|
25
|
15:00
|
50
|
0
|
0
|
|
21:00
|
50
|
50
|
25
|
|
03:00
|
50
|
0
|
0
|
风机和回流泵的运行要求不变。
在此期间,出水CODCr在100mg/L左右波动,系统基本上趋向稳定。
八、 9 月 17 日 至 9 月 23 日 9 月 17 日 至 9 月 23 日 期间,甲方为了应付环保局检查而停进水 1 周且没通知我方调试人员(当时我被公司派往瑞金三九二不能在现场进行协调和及时更正),导致调试进度倒退近半个月。
九、 9 月 24 日 至 10 月 1 日 在期间有中秋和国庆放假,所以进行对曝气头的维修。投加营养料不变,进水量只保持微生物对营养料最小限量。目的是进行维修的同时保持微生物较好的活性。
十、 10 月 2 日 至 10 月 23 日 营养料投加量不变,提升泵在频率 35Hz 下运行(相当流量为 250m3/h 左右)。
出水 pH 值和色度都一直保持达标。
出水 CODCr 由 200mg/L 左右降到 90mg/L 左右,且 10 月 10 日 到 10 月 23 日 十多天保持 CODCr 达标排放。
镜检中已经可以看到活性相当佳的钟虫等原生动物,污泥也相当密实,这证明菌胶团基本形成;污泥量也增加到比较多,挂膜也相当不错,故增加污泥向厌氧池回流;同时厌氧池有较多的气泡产生,说明厌氧系统也较为理想了。
生化系统基本稳定。
十一、 10 月 24 日 至 11 月 5 日 从上一阶段的出水情况和对污泥的观察中可以知道生化系统基本稳定,为了达到经济和满负荷运行,从 10 月 24 日起 对营养料量和进水量进行调整: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50
|
25
|
12.5
|
15:00
|
50
|
25
|
12.5
|
|
21:00
|
50
|
25
|
12.5
|
|
03:00
|
50
|
25
|
12.5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25
|
12.5
|
6
|
15:00
|
25
|
12.5
|
6
|
|
21:00
|
25
|
12.5
|
6
|
|
03:00
|
25
|
12.5
|
6
|
在此期间出水各指标绝大部分时间都达标排放。
十二、 11 月 6 日 至 11 月 28 日 从镜检中得知有活性很不错的原生动物,污泥量较充足、也较密实,这证明污泥已经成熟、好氧系统已经稳定,为了达到经济和满负荷运行,从 11 月 6 日起 对营养料量和进水量进行调整:
加料量如下表:
地点
|
时间
|
COD(面粉)
|
N(尿素)
|
P(过磷酸钙)
|
厌氧池(水解酸化池)
|
09:00
|
12.5
|
6
|
3
|
15:00
|
12.5
|
6
|
3
|
|
21:00
|
12.5
|
6
|
3
|
|
03:00
|
12.5
|
6
|
3
|
|
好氧池(接触氧化池)
|
09:00
|
12.5
|
6
|
3
|
15:00
|
12.5
|
6
|
3
|
|
21:00
|
12.5
|
6
|
3
|
|
03:00
|
12.5
|
6
|
3
|
在此期间出水各指标绝大部分时间都达标排放。
十三、总结 该污水站调试工作,因存在菌种购买速度过于缓慢、一沉池污泥不能及时排出脱水、曝气头损坏等问题,如此延缓了调试的进程,但总体而言在 3 个月左右基本完成调试任务是比较顺利的。在调试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我在此提出这些问题及提出我个人的见解,个人见解我本人认为很多很难自圆其说,所以不才在此抛砖引玉以得更佳的答案。
厌氧池的治理效果相当低,几乎对 COD 不起任何作用,这致使好氧池出水水质波动较大。因为厌氧池是用气搅拌的,原来是用φ 200 的蝶阀控制气量的,这相当难控制,一不小心就会使厌氧池的 DO 高于 0.5mg/L ,这不利于水解酸化反应。以前曾有该污水站领班建议在φ 200 的管傍边装一个 2 寸的旁通管,用 2 寸的球阀来控制气量,所以于 10 月 10 日 开始实施该建议, 10 月 11 日 装好。然而因为厌氧池布气管方式是用穿孔布气的,所以布气很不均匀且很难控制,即使如此,但经过近半个月的观察,装了旁通气管后还是略有作用的。个人认为,在厌氧池系统用气搅拌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很难控制水中 DO 不超过 0.5mg/L 的同时获得理想的搅拌效果。所以不才给出在厌氧池搅拌上以下几点建议: 1 用脉冲布水器,用这种方式是最经济且较为理想的搅拌方式,基本可以不维修; 2 机械搅拌器,要消耗相当大的动力,而且维修率高; 3 水力搅拌,也要消耗相当大的动力和维修率也较高。后两种建议在一次投资也较第一种建议高得多,但第一种建议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
11 月 8 日 至 11 月 13 日 ,出水 SS 高且二沉水质呈乳白色,接触氧化池上出现相当多的红色线状虫。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首要) 11 月 7 日 下午起停掉了四格好氧池种其中的一格(关了近 15 个小时左右),进行维修曝气头,同时没有调节风机的频率控制理想的 DO ,而使得曝气不均匀且 DO 突变造成微生物生存环境改变; 2 一沉池漂泥比较厉害,物化泥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这可能致使微生物中毒,出水呈乳白色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微生物有大量死亡的结果; 3 接触氧化池的生物链较长,所以容易长红虫,也有人认为可能是 N 、 P 较多也容易长红虫(长红虫,好象接触氧化池都有这个通病,原因如何,可能应该从红虫的生存环境等去分析,所以待究中)。
为了解决一沉池漂泥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脱水后污泥处理的问题,在 11 月 21 日 以前,是用人工把脱水后污泥拖到离压泥机近 100m 路程的堆放处,这样工人工作辛苦,工作热情不高,这致使工作效率相当低。 在 11 月 21 日 装好输送带后,大大提高了压泥效率,从此以后一沉池没漂泥,出水水质也相当稳定,自 11 月 22 日 至 28 日,一个星期出水 COD 在 90mg/L 左右且比较稳定。
11 月 24 日 等几次二沉出水 SS 高,好氧池污泥漂失严重,这应该是往调节池的阀门被关死,致使好氧池 DO 高达 7.0mg/L 以上,在 DO 突变且较高的 DO 下,可能会使得挂膜脱落厉害和加速污泥老化等。在调整 DO 后,系统在 3 天左右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如此证明系统已经稳定。根据东岳的实际情况,好氧池 DO 控制在 4.0mg/L~5.0mg/L 之间出水是比较理想的。
以上是我在东岳纺织有限公司污水站调试的一点见解,因为经验不足,很多问题还待大家给予指导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