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通水的前生今世之谜
hxj2186
hxj2186 Lv.12
2014年12月17日 13:58:53
只看楼主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可以说是南水北调有迈出了一大步,种种困难都已经成为浮云。长远来看南水北调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修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插曲,今天咱们暂且不说他的好与坏,咱们只从技术方面谈起!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随着渠首闸门打开,一渠清澈的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启程,告别家乡奔流北上,开始漫长的神奇之旅。这一路1432公里的旅程,长江水跨过淮河流域、穿越黄河底部、立交海河水系,跋涉中原大地,流淌华北大平原,直抵京津……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可以说是南水北调有迈出了一大步,种种困难都已经成为浮云。长远来看南水北调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修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插曲,今天咱们暂且不说他的好与坏,咱们只从技术方面谈起!
2007820162251895.jpg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随着渠首闸门打开,一渠清澈的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启程,告别家乡奔流北上,开始漫长的神奇之旅。这一路1432公里的旅程,长江水跨过淮河流域、穿越黄河底部、立交海河水系,跋涉中原大地,流淌华北大平原,直抵京津……

护送南水北上的,是数百个大中型水利建筑物组合而成的巨无霸工程,人们把它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与京汉铁路并肩而行的,是纵贯华北大地的大动脉——连绵蜿蜒千余公里的输水主渠道。在这道波光潋滟的水线之上,镶嵌着一颗颗耀眼闪光的珍珠,有凌空飞架、彩虹般巨型渡槽,有神秘莫测、不见首尾的穿黄隧洞,有分布上百都市的栉比鳞次水闸,有时而钻入地下时而拱出地平线的倒虹吸,还有隐身潜行的低压暗涵。它们与主渠道构成线串珠、珠连线的恢弘水带,在北方广阔神州大地上铺展开来,令人叹为观止。

1400年前,古人开凿过京杭大运河;今天,千里长渠,南水北上,抒写着新时代的科技奇迹。南水北上,要越过705条河道、1300多条道路、近60次横穿铁路,要攻破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要过这么多关卡,工程科技人员如何护送长江水闯关夺隘呢?


中线工程出发点是位于湖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坝。丹江水清澈甘甜,水质良好,直接取水就能饮用。大坝要把她拦截至此,蓄势待发,顺着“水往低处流”的本性,潇潇洒洒流到北方。问题也就源于此,1974年修建的大坝只有162米高,高度落差不满足调水要求。
115508222_21n.jpg


因此必须抬高水位,唯有让大坝“加高增肥”,给它“穿衣戴帽”,确保体态匀称、力挺万钧,将坝顶高程提升到176.6米,将正常蓄水位抬高到170米。由此新增库容116亿立方米,也就是增加一倍,实现水涨坝高,打造出伟岸坚实的高坝,托举起高位水库。大坝虽然只加高14米,但水压会增加40%。好在丹江口大坝在建设之初就预留“伏笔”——当初就是按照175米坝顶高程设计,只不过时逢经济困难,为了让大坝尽快发挥效益,进行“瘦身”,使其变薄变矮。因此,原坝的基础架构能够承担起加筑的压力。

从2005年开始,世界难度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就此开启,为运行30多年的大坝加高,并贴坡加厚。原大坝表层经爆破拆除后,隐藏的裂缝,就如同中年人脸庞,浮现出道道皱纹,成为致命的安全隐患。为此,工程人员对它做了全面体检,设计出每条裂缝的诊治方案,采用灌浆、凿除、打铆筋等方法“修复容颜”“强筋健骨”。

在老混凝土上浇灌新混凝土,由于弹性模量的差异,在内外部气温作用下,必将对结合面和坝体应力产生影响,造成无法紧密结合。必须新老混凝土“合二为一、结成一体”,并且“骨骼健全、健康成长”,这是大坝加高的最大难题。

我国专家提出以 直接浇筑为主,在竖直结合面采用人工补凿键槽,溢流坝段堰面采用宽槽回填为辅的总体方案。在坝体加高混凝土施工中,采取最严格的整套温度控制措施,给予“吃冰激凌”“享受空调”的豪华待遇,诸如砂石骨料吹风预冷,加冰拌和,通冷风浇筑,再通水冷却。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化热。老坝裂缝处理、新老混凝土结合、高水头作用下坝基帷幕灌浆等技术问题一一破解,老坝身上终于“长出”了一座新坝。新旧对接,坝体融合,天衣无缝。


丹江水流出库北上,一路并不顺畅,最先流经河南南阳等地时,就出现了最大的麻烦:水土不服。要穿越数百公里特殊的地段——膨胀土(岩)。膨胀土很不稳定,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极不稳定。膨胀土未受到搅动时强度很高,但有致命弱点,由于其体内存在天然形成的蜡状裂隙滑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水分风干就产生裂缝,再遇水就变成扶不上墙的一滩烂泥,柔弱无力。因此, 在膨胀土地段修筑过水渠道,最易引起滑坡、变形、冲刷垮塌。

护送长江水的总干渠穿越膨胀土(岩)渠段累计300余公里,约占总干渠长度的27%。于是,人们想出很多方法,如放缓边坡、重新换土回填等。把边坡的角度放缓就会占用太多耕地,涉及征地移民等社会问题;重新置换非膨胀土回填,会加大取土、弃土的高额转运成本。

如何制服膨胀土的无常特性,保持渠道的健全“体型”和良好“身段”?


首先要明确的掌握了膨胀土的特性,取得精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以便对症施治。人们在现场原型渠道上设置了膨胀土(岩)渠坡试验段,开展大气环境影响模拟试验(人工降雨试验),根据南阳的气象资料并考虑各种不利情况进行叠加,分别模拟弱降雨、暴雨和特大暴雨三种降雨形式,反复进行降雨试验。这些试验重点研究膨胀土渠坡大气影响带的形成过程、雨淋沟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过程、浅层滑坡的产生机理及破坏模式,从而为膨胀渠坡处理提供试验依据。

科研人员最终在膨胀土(岩)物理力学特性上取得突破性发现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试验,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技术处理方案:压重+保护。压重就是在膨胀土中加入3%—5%的水泥,让它改性,然后覆盖在原膨胀土上,使其保湿。通过修建M型的抗滑桩和梁,现在渠道坡度控制在1∶3,节省了大量投资。

长江水安然渡过了膨胀土地段,一路缓缓流淌,步伐轻盈,又遇到绕不开的煤矿采空区。人们从采空区上方钻孔回填,再一段一段灌浆,同时把保护渠道做成柔性结构,终于有惊无险地流过了这个地带。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长江水且行且输水,沿路滋润着河南、河北、天津大地,经过10余天行程,就要抵达终点——北京了。她顺着这1000多公里袒露的明渠,摆动着婀娜秀丽的身姿,在两旁绿色生态屏障和由山水、工程串成的风景长廊里缓步前行。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然而,来到人口稠密、交通复杂的繁华首都,她不愿打扰京畿重地的正常运行,于是放下身段,潜入地底,悄悄潜行了。
  
长江水流经北京的路线,起始北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除末端800米惊鸿一瞥,沿线都深埋地下人未知,采用了全封闭双线管涵输水。它内径4米,外径4.8米,单根长5米,单根管重78吨,22000根管道铺设56.359公里,最大埋深达20米。

  这哥俩好的两条管道,叫做PCCP管,全名是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特殊管道,具有高强度、高防渗、高耐久性的“三高”性能。

  PCCP管是这么制成的:在工地附近建厂加工钢筒,然后在钢筒内外浇筑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在混凝土管芯上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先后在外部施喷水泥砂浆和防腐煤沥青材料进行保护,最后运输到现场安装。

2010517105421169.jpg
PCCP管道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线路最长的大型输水工程

  目前,我国PCCP管工程设计和生产完全采用美国标准,制造、安装4米大口径管道输水,国内还是头一遭,缺乏相应技术和经验。特别是要穿越北京的沿线地形复杂,有山区、河流、城镇,以及各类既有的地下设施,施工环境十分复杂,管涵安装难度极大。

  在超大口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经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践,我国科技人员首次提出符合中国规范体系和材料标准的一整套PCCP设计参数。

  在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PCCP管中,科技人员和工人动脑筋,想办法,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运输构件需要穿过立交桥,途中一律限高4.5米,而管道外径4.8米,再加车的底盘高度,严重超高无法通过。不可能削足适履,拆除十几座立交桥或者断路,于是,便催生出了新发明的特种车:驮管车。将管道嵌入车轮外,正好可以从高速路立交桥下穿过。

  管道拼接时候要有缝隙,既不能插不进,又不能缝隙太大,否则漏水。经过反复计算,设计人员提出合适的缝隙值。可施工中怎么也插不进去。最后通过摸索实验,发现运输过程中管道的转动,就会变形为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出来的椭圆;只要不转动,就解决了大难题。

  特别是工程首次应用了阴极保护防腐技术。因为PCCP管承受巨大内压,国外某大型同类工程产生爆管事故。经深入研究,中线工程采用了阴极防腐技术,避免地下水中的氯离子侵蚀,保证了预应力钢丝支撑力度。

  为了采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安装方法,首次采用沟槽内超大口径PCCP管龙门起重机安装技术、隧洞内PCCP管安装工艺及技术。

  国内大规模使用直径4米、双排、埋深高达20米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项目,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在中线工程京石段(从河北石家庄到北京)应急通水期间,PCCP管经受了各种考验,安全运行了6年。



  立交桥、街道、地铁垂直叠加的最下层,两条涵洞如蛟龙一般,正静悄悄从地底穿越着各种管网,向团城湖延伸而去。堪称经典的最高难度动作,是南来水不动声色地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挑战了极限,创下了世界之最。

17671113711721299525.jpg

20120717153033255.jpg

20120717150045502.jpg
  顶上是百吨重的地铁列车来回不停穿梭从拱顶呼啸而过,土层之下是隧洞开挖地动山摇的轰鸣。如此叠床架屋的场景,岂止是险象环生。下层掏空,必然会使地面出现沉降,全世界的工程学界都认定天经地义。要害是究竟沉降多少?仅是毫米之差,就显现出技艺的高超与低下的天壤之别。

  3毫米——1粒稻米的高度,相对于一个深埋地下十多米、直径5米左右、长近1.5公里的隧道来说,只是一个篮球与地球的比例,微乎其微。地下建筑物沉降的国际通行标准是7毫米,号称世界地下工程超级大国的日本历经百年发展,目前沉降控制还是5毫米。 然而,将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对于地下工程领域来说,则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为了突破这个禁区,南水北调专家目光注视的焦点——北京五棵松地铁车站正下方的地腹:围岩为砂卵石,土层不够坚硬,不易开挖成洞型,容易发生掌子面坍塌;西四环地下铺设管线较多,盘根错节。建设伊始,设定标准是5毫米。超过5毫米,就意味着每天运行百万人次的地铁要减速,停运,甚至脱轨,造成运营瘫痪。建设者承诺:不断路,不影响交通,不扰民!

  为了能托住3毫米沉降,工程人员创新了各种施工工艺:对地铁以下土层注浆加固,严密控制注浆压力,防止过度注浆造成负沉降;增设了临时仰拱,采取密排钢拱架和初支外周边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措施,控制地面结构沉降;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全天候监测,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等等。

  就这样,西四环12.4公里暗涵,安稳地穿过23座大型立交桥、8座人行桥、2条铁路、400余条盘根错节的管线,输水管道与它们并行不悖,相安无事,坚守住沉降3毫米的底线!皇城根下的南来水,荟萃了更多的科技含量。

  这里,出现了 中线工程唯一的加压泵站:惠南庄泵站。这是一座大流量、高扬程、高变幅、高效率的城市供水泵站,能够实现0—60立方米/秒的无极变换,引水泵效率达91%以上。它巧妙地采用小流量自流、大流量加压的输水方式,当输水流量小于等于20立方米每秒时,来水在管道内自流,每年节约用电3800万度;当大于这个流量时,惠南庄泵站启动加压,实现有压与自流结合。

2007820154925511.jpg

  冬天到了,长江水第一次遭遇北方寒流等极端天气,从安阳以北的中线工程渠道内将出现流冰、冰盖等冰情,如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冰塞、冰坝等险情。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冰情期间,确保冬季输水的安全问题也就“浮出水面”。科研人员做好了预案,一旦遇到结冰期,就把水位抬高,形成冰盖后,再把水位降低,冰盖如同覆盖渠道的棉被,温暖着舒缓流淌的长江水。

  在这里,实现了长江水与北京城市现有水系的友善衔接,构建了国际首个大型城市水源供水环路,实现多水源互联互通。把南水北调终点延伸到密云水库进行调蓄,实现水源供给丰枯互济,拓展了水库功能,缓解了供用水矛盾,增加了北京水资源的战略储备。

  今后,北京将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供水格局,遍布延庆之外的15个区县,覆盖6000平方公里。实现本地水、外调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20120717150045502.jpg


20120717153033255.jpg


17671113711721299525.jpg


2007820154925511.jpg


2007820162251895.jpg


115508222_21n.jpg


2010517105421169.jpg

免费打赏
hxj2186
2014年12月17日 16:27:55
2楼
南水北调这项预计耗资万亿的宏大工程,自动工12年来进展一直不顺。因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移民安置问题导致项目多次延期,成本大大超出计划。污染问题也使设计者最初预想的“一江清水向北流”变得难以实现。

2.jpg
最早引发“南水北调”构想的是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此后,水利部门经过几十年研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图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山东线正式开工建设。

3.jpg
2002年12月27日,中国号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项目东线在江苏和山东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序幕。东线被认为是施工条件最好的一条线路,主要利用现有河道作为输水线路,然后用沿途各大湖泊蓄水,一级一级往北送,最终抵达天津、青岛、烟台。图为随着一声巨响,南水北调山东段正式开工建设

4.jpg
但调水沿线经过污染区,到北方时基本无法利用。据《南风窗》2007年8月报道,东线源头苏北的水质差,不得不配套截污导流工程。而东线途经苏北和鲁西南的湖泊污染严重,一江污水向北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主要威胁。东线建设转变成中国东部地区河湖污染治理问题。图为2011年9月14日,江苏宜兴,太湖受到污染。

5.jpg
这些治污工程耗费巨大,治污投入140多亿,直追建设本身的费用。更重要的,中国水污染治理的行政体制不顺畅,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利益难以协调,治污遭遇困境。原计划开工5年建成通水的东线工程直至2013年12月8日才正式通水。图为2009年1月10日,江苏省淮安市,几条清淤船在运河上作业。

6.jpg
中线也同样面临水质污染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前,汉江上游的水质污染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里,环保部门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都是四类,即污染水。图为2003年9月25日,丹江口水库水面上漂浮着垃圾。

7.jpg
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总干渠1400多公里,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中线工程中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的是穿黄工程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两名男子站在南水北调工程广告牌前。

8.jpg
穿黄工程即总干渠要穿越黄河,水利部采取“穿黄隧洞”方案,在黄河底下用盾构机打通道。据《南风窗》2007年8月的报道,每台盾构机一亿人民币。穿黄工程概算投资31.37亿元,一个穿黄工程的投资就超过了当时整个黄河上所有大桥的投资总和。图为2007年7月8日,河南郑州,穿黄工程的盾构机在竖井里掘进。

9.jpg
中线另一个工程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丹江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要,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现在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淹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图为2013年11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湖北丹江口水库。

10.jpg
2013年9月10日,湖北丹江口,工人在江边搭起帐篷。

11.jpg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的直接影响是丹江口库区的淹没损失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的水量损失。图为2004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河南省淅川县九重乡南王营村,丹江口水库水位提升后,这里将被淹没。

12.jpg
专家担忧,中线调水量若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更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图为2013年9月12日,湖北丹江口水库大坝,一名男子下水游泳。

13.jpg
2013年8月1日,世界旅游小姐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参加鱼类放流活动。主办方介绍,活动一共投放了包括鲢、鲤、鲫等7个品种的30万尾鱼苗,以便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14.jpg
政府采取“开发式移民”,把部分农民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图为2009年4月18日,河南省焦作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内,村民自发组成盘鼓队为自己的安置小区奠基擂鼓庆贺。河南省焦作20000余人要为南水北调工程搬家让路。

15.jpg
据《南风窗》2007年8月的报道,南水北调工程造成河南省和湖北省33万人搬迁,移民费用至少是240亿。图为2011年8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第二批移民搬迁,有6个村子的4000多人离开故土。河南淅川,74岁王中阔老汉和75岁的老伴李凤英默默地等待上车。

16.jpg
2012年7月20日,河南南阳,扮作“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的五人,来到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会议上,宣传南水北调沿线重要的五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郑州。

17.jpg
2009年6月23日,河北义县,南水北调工程的基底出现裂缝。农民赖以生活的河流已经干涸,难以灌溉他们的土地。政府宣布,该项目的中线工程,将推迟五年到2014年。

18.jpg
南水北调这项工程动工十余年,当年的设想与今天的现实情况出入很大。而动工的无论是中线还是东线,工程进展缓慢,远远超过预期的竣工时间。中线直至2014年9月29日,工程才通过验收,具备通水条件。而西线因技术难度大,迟迟未动工。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南水北调施工现场。

19.jpg
南水北调方案的引水线路都太长,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0公里,中线调水工程总干渠长1246公里,使得工程困难,耗资巨额。据《纽约时报》2013年12月报道,2003年到2010年担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的张基尧说,一期的成本已经从最初估计的1.24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南水北调施工现场。

20.jpg
国务院三峡办的专家郭树言称,工程缓慢是因为在筹资方式上,南水北调改变了以往国家大型工程主要由中央出资的模式,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筹资,原则上中央出资20%,剩余由受益省市出资,使得地方负担沉重,到处寻求资金支持。图为2007年10月31日,河南省文县,一名男子站在南水北调工程模型前。

21.jpg
2014年3月24日,河南南阳,南阳市的南水北调工程副总监在检查他的电子邮件。

22.jpg
但南水北调的支持者认为调一部分水到北方缺水地区可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而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开发措施,将影响减少到最低。图为2014年8月7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从水泵抽出的水流入干渠。

23.jpg
图为河南淅川当地的标语:“确保京津冀等地人民喝上放心水”,几头当地特产南阳黄牛从渠边走过。

24.jpg
但调来的水却遭到质疑。早在东线通水之前,河北和天津就拒绝使用东线的水。他们不相信东线的水质。当地甚至重新建水质处理厂,再次增加成本。图为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水源水头抵达北京房山区惠南庄泵站。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开闸现场为水质进行监测。

25.jpg
南水北调的调水成本极高,最终也将叠加到每个用水个体上。调来的水正在变得越来越贵,也让人们重新考虑用不用。南水北调的水可能最后将面临供水无市场、投资无效益的局面。图为2008年9月28日上午10点30分,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水源水头抵达北京,众多当地市民前来见证“南水北调”标志性的历史时刻。

回复
gh83147237
2014年12月18日 09:25:37
3楼
南水北调工程本身确实是个利国利民的工程。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只是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的过程,她的后续工程的费用远远会超过本身的工程费用。工程沿线的地面沉降问题;周围公用、民用、商业配套设施的因此沉降而发生的损毁;万一沿线哪个工程段非人为因素决堤,所照成的各种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
回复
abc31122
2014年12月18日 11:21:00
4楼
这种设想初衷是好的,但实现起来,还是缺乏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必要的资金
回复
闲逛的猪
2014年12月18日 14:27:43
5楼
说了这么多调水的事。可是问题的关键和难点根本不是调水的事,调出区和沿线的生态破坏和修复才是最关键的事。
回复
lcjiangyouge
2014年12月18日 17:21:08
6楼
水利出身的我什么也没参与有点遗憾
回复
思审
2014年12月19日 09:32:33
7楼
认真读完,长了老多知识。如此庞大的工程,必将载入史册,经前任研究,后人感叹。
回复
qq_1407478387099
2014年12月19日 10:07:13
8楼
哈哈,前世今生之谜
回复
业界漫游
2014年12月19日 10:44:32
9楼
上马了,开通了,看疗效。
回复
daghy
2014年12月19日 11:17:11
10楼
很小时候就听过这工程。。了解下不错
回复
nemopz
2014年12月19日 11:19:17
11楼
saldkfjlasjlj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