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问:关于氟利昂和润滑油的问题
zhouchuanhui
2007年10月16日 19:29:35
只看楼主

众所周知,氟利昂是可以和冷冻机油互溶,那么请问冷媒在油中的溶解度随温度是怎么变化的?油加热器的作用说是为了防止温度过低时,大量的氟利昂溶解到冷冻机油中去。难道说,随着温度的降低,冷媒在油中的溶解度会增大?初出茅庐,还不太懂,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众所周知,氟利昂是可以和冷冻机油互溶,那么请问冷媒在油中的溶解度随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油加热器的作用说是为了防止温度过低时,大量的氟利昂溶解到冷冻机油中去。难道说,随着温度的降低,冷媒在油中的溶解度会增大?
初出茅庐,还不太懂,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免费打赏
laoshou
2007年10月16日 22:23:55
2楼

冷媒在油中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17日 07:50:24
3楼
还有的溶解度呈两级变化,温度高和低时溶解度大,中间温度时,溶解度低。
回复
feichen19820507
2007年10月17日 13:47:00
4楼


这里的油加热器的使用是在停机状况下,原理也如3楼所说,降低氟在油中的溶解度,防止溶油过多时开机造成对压缩机的损伤.
回复
zhouchuanhui
2007年10月17日 23:38:07
5楼
谢谢了!
回复
zhouchuanhui
2007年10月18日 18:41:43
6楼
好像是每种润滑油都有一个临界点 超过了临界点的话就完全互溶了。也就没有溶解度这一概念了。
不知道分析的对不对?
回复
zhhwb
2007年10月24日 12:47:20
7楼
我的看法:
不同牌号的油与制冷剂的溶解情况不一样。比如CPI宣称有和R22完全互溶的油,氨和常用的矿物油不互溶。大多数情况,油和制冷剂是部分互溶的,一定温度范围完全互溶,其它温度是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拿通常的R22和矿物油来说,在横坐标为油的百分比、纵坐标为温度的图中,溶解曲线类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以上是完全互溶的(顶点温度不定),顶点以下的温度下,会形成两种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R22中溶解少量的油和油中溶解部分R22——比如(数据并不精确):一定温度下5%的油、95%的R22的混合物及60%的油、40%的R22的混合物;温度升高,可能变为10%的油、90%的R22的混合物及50%的油、50%的R22的混合物。因此,温度下降,油中溶解的R22(由50%降为40%)或R22中溶解的油(由10%降为5%)都是减少的。
HFC与油的溶解曲线,个别厂家的个别油与制冷剂的溶解曲线,开口可能向上、向左、或同时有向上向下两条曲线,有可能温度下降,油中溶解的HFC或HFC中溶解的油增加。
停机后,因为油和氟会相溶,大量的氟溶解到冷冻机油中去——导致下次开机失油,并降低油的粘度,影响下次开机供油和润滑。
停机时油加热器工作,能防止上述情况。我认为原因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因为温度下降,油中溶解的氟增加。一方面,大多数油和氟,温度升高到顶点温度以上,是完全互溶的。另一方面,即使在顶点温度以下的部分互溶,油中溶解氟,比例很大,油中溶50%的氟和40%的氟,对系统的影响差别不大。
通常,我们要求:对氟系统,停机时,油加热器工作,使油温比环境温度高10~20度。而并不是要求油的温度达到多少度。
停机时,系统内的温度等于环境温度,压力是环境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温度下降,会有部分制冷剂冷凝、溶解到油中。油加热器工作,使油中溶解的氟呈过热状态,蒸发而不能溶解在油中。
实际工作中,很多空调用户在冬季停机后,无人看守,完全断电,不能保证停机时油加热器工作。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通常要求,根据油的多少,在开机前,至少保证油加热器开24小时以上。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24日 15:50:53
8楼
请教7楼,如何进行压缩机曲轴箱加热器的选型?
回复
zhouchuanhui
2007年10月26日 23:12:10
9楼
7楼分析的透彻!开眼了!
回复
zhhwb
2007年11月05日 17:56:12
10楼

根据“油温比环境温度高10~20度”、曲轴箱的表面积,可粗略计算散热量,即可确定加热器功率。
对活塞机,油在曲轴箱,和吸气相通,温度差必须,不然开机时氟蒸发,肯定造成失油。
对螺杆机,油在排气端,油加热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油的粘度,保证开机时的供油,尤其是压差供油的机器。实际上,对螺杆机,有时也只加热12小时、8小时。象开启螺杆,油分离器体积大,大多数厂家的加热器不能保证充分加热。电加热器,短粗的好做,细长的难做。
有些厂家在有些场合,会要求供油温度在一定范围,一般会设置恒温器,加热器就得另说了。和大连冰山合作的离心机,油加热器就很大,尺寸也很大。
回复
pc868
2007年11月24日 16:07:05
11楼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