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却水系统杀菌灭藻剂投加与定期清洗技术方案
蒙古上单
2024年06月04日 11:28:39
只看楼主

#1 概述 开式冷却水循环系统水温通常在20~40℃之间,有利微生物的生长,冷却水在冷却塔内的喷淋曝气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气,为好氧细菌生长提供必要条件。4~6月份入夏时节,因温度快速升高,利于藻类微生物快速滋生,使水质浊度升高,在换热设备低流速区如封头、列管、填料等处积聚粘泥,造成堵塞、淤积等现象   #2 处理方法


#1 概述

开式冷却水循环系统水温通常在20~40℃之间,有利微生物的生长,冷却水在冷却塔内的喷淋曝气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气,为好氧细菌生长提供必要条件。4~6月份入夏时节,因温度快速升高,利于藻类微生物快速滋生,使水质浊度升高,在换热设备低流速区如封头、列管、填料等处积聚粘泥,造成堵塞、淤积等现象

 

#2 处理方法

循环水系统的杀菌控制最好是氧化性杀菌剂与非氧化性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一)氧化性杀菌剂

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强烈氧化性,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氧化作用,而达到快速强力杀菌目的,如卤素中的氯、溴以及溴、氯的化合物(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化异氰尿酸、卤化海因等)、臭氧、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杀菌灭藻方案可选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和次氯酸钠均属于氧化性杀菌剂,杀灭青苔菌藻和粘泥表面及浅层的活性生物,并利用药剂的残留性继续抑制菌藻类滋生复苏;

二)非氧化性杀菌剂

非氧化性杀菌剂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部位而达到杀菌效果。目前我国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主要有氯酚类、醛类、季铵盐类、季磷盐类、异噻唑啉酮类等。

由于后续生产使用循环水,要求循环水不能有太多泡沫。因此杀菌灭藻方案选用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为异噻唑啉酮系列。

三)粘泥剥离剂

非氧化性杀菌剂利用抑制蛋白质合成,使细菌蛋白质凝固死亡和吸附在细胞壁上,控制细胞原生质膜渗透性使细胞死亡的特性,可有效杀灭好气菌,厌气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并可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分散和剥离生物粘泥。

投加完杀菌灭藻剂后,然后再根据杀菌情况补充投入粘泥剥离剂,将残留的菌藻黏泥继续杀灭剥离,并将杀菌剥离的产物尽快排出系统,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的目的。

#3 加药量计算

加药量

Gs(kg)=(V×Cs)/1000

其中:

Cs——杀菌灭藻剂(粘泥剥离剂)加药量,kg;

V  —— 系统保有水量,m3;

Cs——加入药剂浓度,mg/L 。

单个循环水系统正常保有水量为12500m3,当杀菌灭藻时可降至最低安全不影响生产的水位约为10000m3左右,若无法降低水位时,即根据最大保有水量计算。

#4 具体加药量

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作用效果等状况,不建议采用连续投加次氯酸钠,保证余氯含量控制在0.1~0.5mg/L的方法, 建议采用冲击性投加进行杀菌灭藻。

一)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投加

1、冲击性投加10%的次氯酸钠时,建议投加浓度为200mg/l,即每次投加量为2000Kg;

2、冲击性投加二氯异氰尿酸钠时(理化指标如下),建议投加浓度为50mg/l,即每次投加量为500Kg;

视循环水系统菌藻滋生、粘泥附着等状况,一般年投加氧化性杀菌灭藻在12次左右。

理化指标:符合标准HG/T3779-2005《二氯异氰尿酸钠》中指标。

二)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投加

冲击性投加异噻唑啉酮时(理化指标如下),建议投加浓度为25mg/l,即每次投加量为250Kg;

视循环水系统菌藻滋生、粘泥附着等状况,一般年投加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在12次左右。

理化指标:符合HG/T3657-2008《水处理剂异噻唑啉酮衍生物》中Ⅰ类指标要求。

三)粘泥剥离剂的投加

冲击性投加粘泥剥离剂时(理化指标如下),建议投加浓度为200mg/l,即每次投加量为2000Kg;

视循环水系统菌藻滋生、粘泥附着等状况,一般年投加粘泥剥离剂在6次左右。

粘泥剥离剂的理化指标如下:

#5 杀菌前工作准备

一)投加杀菌灭藻剂前加大循环水的排污置换,尽量降低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将冷水塔水池液位降低至能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最低水位,以充分保证杀菌灭藻剂和粘泥剥离剂的有效浓度来发挥药剂作用。

二)降至最低水位后关闭排污阀,停止排污。

三)加大循环泵的流量,以最大流速保持系统循环量。

#6 杀菌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根据冷却塔水位、一次性冲击投加杀菌灭藻剂或粘泥剥离剂,并维持循环24小时左右(具体以现场观察菌藻杀死、变色脱落程度及水质浊度变化来决定)。

二)如果池水中漂浮物、杂质太多,在氧杀菌和粘泥剥离作用基本完成后,应进行排污,并充分置换新水。

三)在杀菌灭藻完成并进行排污换水后,视菌藻杀灭程度及粘泥残留情况决定投入粘泥剥离剂进行杀菌粘泥剥离,剥离过程时间维持24小时左右,视水质浊度不再升高时,剥离结束。

四)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大排大放。补水并加大排污量进行有效置换,使循环水杀菌剥离下的悬浮污物大部分排除后,至浊度≦20NTU,系统转入正常运行。

五)在杀菌过程中(特别是初期),加强循环水泵入口滤网的检查,及时清理悬浮物,避免堵塞滤网。

#7 冷却塔定期清洗处理方案流程

方案一:停机清洗

该方案包括杀菌灭藻清洗、清洗除垢剂清洗、预膜及清洗后清理四个阶段,整个清洗过程需停机进行,耗时约8天,除垢率高达95%以上。

水冲洗:以大于0.15m/s的流速进行大流量冲洗,有效去除系统内灰尘、泥沙、脱落藻类及腐蚀物等松散污垢,同时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泄漏。

杀菌灭藻清洗:注入杀菌灭藻剂,杀灭系统内微生物并促使设备表面生物粘泥剥离脱落。当系统浊度趋于稳定时,停止清洗。

清洗液除垢清洗:加入清洗剂,使水垢、氧化物溶解后随水排出。通过循环泵循环清洗,并在最高点排空、最低点排污,防止气阻和导淋堵塞。清洗过程中监测清洗液浓度、金属离子浓度、温度、pH值等,当金属离子浓度稳定时结束清洗。

方案二:不停机中性清洗

此方案可在机组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清洗周期约30天,清洗结束后加入保养剂,整个过程不影响机组运行。

中性清洗剂特性:

无腐蚀性:加入中央空调水系统后不改变水pH值,对金属无腐蚀,彻底解决传统强酸性清洗剂带来的腐蚀风险,实现无腐蚀清洗。

高效清洗:对各类水垢及难溶硫酸盐、藻类生物粘泥均有显著清除效果,除垢率超过95%,恢复设备性能,保持设备清洁运行。

操作简便:只需在正常运行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加入中性清洗剂,运行约30天后排出,即可彻底清除水系统内各类水垢。

中性清洗原理:基于配位场化学理论,使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选择能引发Ca2?、Mg2?d轨道能级分裂且具备π分子轨道的化合物作为π接受配位体,与钙、镁水垢作用时,破坏垢分子结构,使其溶于水并经排污排出。

保养清洗完毕后,对冷却水、冷媒水系统施以药剂保养。冷媒水系统添加缓蚀阻垢剂,通过与铁、铜、锌等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阻止氧气及金属离子引起腐蚀,同时通过螯合、抑制及晶格畸变作用防止成垢盐类结垢。冷却水加入杀菌灭藻剂,抑制并控制冷却水系统中菌类及藻类生长,维持水质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