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覆力矩的小小总结(2014.11.04)
jinyesterday
2014年11月04日 15:06:55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jinyesterday 于 2014-11-4 15:01 编辑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抗倾覆力矩比主要是明确框架和剪力墙的数量与比例的关系,其判断关乎整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从而对整体部分中的框架部分和剪力墙部分提出不同的抗震要求。合理的抗倾覆力矩比能解决因层数较多用单独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引起的剪切不足和抗弯不足。 PKPM在WV02Q.OUT文件中输出的地震倾覆力矩分三种情况:

本帖最后由 jinyesterday 于 2014-11-4 15:01 编辑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抗倾覆力矩比主要是明确框架和剪力墙的数量与比例的关系,其判断关乎整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从而对整体部分中的框架部分和剪力墙部分提出不同的抗震要求。合理的抗倾覆力矩比能解决因层数较多用单独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引起的剪切不足和抗弯不足。
PKPM在WV02Q.OUT文件中输出的地震倾覆力矩分三种情况:
1、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抗规);

2、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轴力方式);
3、内力CQC的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
根据pkpm方面的解释,10版新规范才开始提出了“规定水平力”的计算方法。轴力方式是高规的编写专家提出的方法,但并未写入规范里。内力cqc方法则是08版及之前版本采用的方式。
因此,按10版抗规设计时,看第一种结果。按02版抗规设计时,看第三种结果。至于第二种,因为规范未列入,只可作为参考。

地震倾覆力矩用于判断结构类型时(即界定是否按框架-剪力墙设计,或是否短肢墙较多的结构),只需要看嵌固端(或第一层)的计算结果。

对于两种的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详见《pkpm新天地85期》。
至于短肢剪力墙的把握,规范说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底部” 施岚青有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以此把此概念用到抗剪结构中,那么也即使底部加强范围内尽量满足此不宜大50%这一条件。


免费打赏
机械迷城
2017年03月10日 08:54:27
12楼
好东西,学习了
回复
成阳
2017年06月15日 17:13:55
13楼

好东西,谢谢分享
回复
karnny
2017年07月18日 17:24:08
14楼
好东西,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