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1第86页与81页梁端负筋的锚固水平段对比
lsmqhln
lsmqhln Lv.12
2014年08月18日 10:49:49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lsmqhln 于 2014-8-18 13:47 编辑 11G101-1第86页与81页梁端负筋的锚固水平段对比(下弯段长度都是15d):按第86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图,设计按铰接时:>=0.35lab ; 而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0.6lab;按第81页,非抗震框架梁 KL 纵向钢筋构造图,梁端负筋的锚固水平段:>=0.4lab 。(应该是

本帖最后由 lsmqhln 于 2014-8-18 13:47 编辑


11G101-1第86页与81页梁端负筋的锚固水平段对比( 下弯段长度都是15d):

按第86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图,设计按 铰接时:>=0.35lab ;
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0.6lab;

按第81页,非抗震框架梁 KL 纵向钢筋构造图,梁端负筋的锚固水平段:>=0.4lab 。(应该是 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

问题是:1、L梁端的0.35lab 和框架梁端的0.4lab 的差别有这么大吗?前者就是铰接,后者是刚接。

2、0.6lab 和 0.4lab 比较,次梁与主梁的刚接比框架梁与框架柱的刚接要求还要严吗?


这是为什么??








免费打赏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4:03:04
22楼


再看《高规》的图6.5.4和图6.5.5 (第73、75页)

对于框架顶层的梁的端节点,对于梁负筋的水平锚固长度就未作任何要求。

对于非抗震的顶层框架梁端部,只要求总的锚固长度大于等于la,没有要求水平长度是多少。

对于抗震的顶层框架梁端部,连总的锚固长度要求都没有,只要求伸到顶端后下弯长度大于等于15d。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4:13:50
23楼


这样,对于框架顶层的框架梁的端节点,框架梁没有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可以压实核心区域混凝土,对于梁负筋的水平锚固长度也未作任何要求。

何以见得 “框架梁有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可以压实核心区域混凝土,非框架梁只能靠
自身的锚固长度来满足锚固要求,所以参数的不同由此可见”?



回复
hellocold
2014年09月16日 14:14:07
24楼
讨论出真相哈~~
回复
wsry988
2014年09月16日 17:36:17
25楼
本帖最后由 wsry988 于 2014-9-16 17:55 编辑 lsmqhln 发表于 2014-9-16 14:13 这样,对于框架顶层的框架梁的端节点,框架梁没有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可以压实核心区域混凝土,对于梁负 …框架顶层端节点负筋不是锚固,而是搭接。这是概念性问题没弄清。请你参看《砼规》9.3.7条文说明:“在顶层端节点处,节点外侧钢筋不是锚固受力,而属于搭接传力……” “顶层端节点处的梁、柱…..相当于90度弯折梁”。看明白这个,就应该明白为何顶层节点外侧负筋没有锚固要求了,但节点内侧钢筋仍是有锚固要求。另外关于弯折锚固机理的论述,可以参考看看,以下摘自网上:【弯锚受力机理:摘自网友ZHAOGFURTHER的一段话,讲述了弯锚的受力机理。 弯折锚固中,在靠柱内边开始大约6d~10d的水平段我们称其为平直前段;而余下部分简称平直后段。其实,当水平段为0.4laE的条件下,平直后段是一个很小的数。钢筋锚固长度一般在26d~49d之间,则平直后段在0.4d~13.6d之间。平直段与弯后段关联部分简称为弯弧段。 弯后段的粘结锚固作用大小与弯后段长短有关,在平直段为0.4laE的条件下,当弯后段小于10d时,因钢筋受力使弯折段有扳直趋势而很容易把支座外侧混凝土顶破;当弯后段为12d时,弯后段最大能分担钢筋23%的拉力;当弯后段为15d时,弯后段最大能分担钢筋31%的拉力;如果将弯后段长度增加到22d,弯后段最大能分担钢筋31.7%的拉力;在弯后段大于22d以后,弯后段所分担的拉力已经不会再随弯后段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弯锚钢筋在节点受力的初期,钢筋的拉力基本上由水平段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力来平衡(承担钢筋拉力的85%以上),在地震的交变荷载作用下,平直前段的钢筋粘结力将会逐渐减小,平直前段开始产生滑移变形,钢筋锚固的作用力逐渐向平直后段移动并与弯后段共同分担。等到平直前段的粘结锚固力完全丧失后,弯后段能分担钢筋的拉力超不过32%,而平直后段又因太短绝对不可能承担钢筋70%的拉力,钢筋拉力是怎样得到平衡的呢?是弯后段与弯弧段一起构成一个“挂钩”钩住了混凝土,从而与钢筋所受拉力相平衡,我们称其为弯折锚固作用力。当弯折锚固的平直段长度太小时,弯弧段距支座内边范围厚度的混凝土太薄,将无法抵抗弯折锚固“挂钩”作用产生的冲切力,该范围的混凝土就会被“挂钩”撕裂甚至拉脱、挖出,发生“混凝土锥形拔出”破坏。 如果是因钢筋在节点锚固区受拉屈服,或者是钢筋被从节点混凝土中拔出,就叫做钢筋在节点的锚固未能满足锚固强度;而是如上述钢筋把其所处环境的混凝土“挖出”,则是锚固未能满足锚固刚度。钢筋的锚固应满足锚固强度和锚固刚度两个要求才能保证钢筋在节点的锚固有效。】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7日 08:51:21
26楼
本帖最后由 lsmqhln 于 2014-9-17 08:52 编辑 wsry988 发表于 2014-9-16 17:36 框架顶层端节点负筋不是锚固,而是搭接。这是概念性问题没弄清。请你参看《砼规》9.3.7条文说明:“在顶层 …“框架顶层端节点负筋不是锚固,而是搭接。”不错,谁都可以看到,在图6.5.4中有柱子的外侧筋与梁端负筋的搭接,长度为大于等于1.5 la,在图6.5.5中有柱子的外侧筋与梁端负筋的搭接,长度为大于等于1.5 laE。我就是认为,既然框架的顶层可以考虑梁与柱的钢筋搭接,为什么框架的中间层就不能同样不要求水平段的长度要大于等于0.4lab或0.4labE,而将竖直段的15d加长,将水平段与竖直段的总和长度定为1.5 la和1.5 laE,与顶层梁端节点一样处理呢?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7日 08:57:59
27楼
本帖最后由 lsmqhln 于 2014-9-17 09:17 编辑 wsry988 发表于 2014-9-16 17:36 框架顶层端节点负筋不是锚固,而是搭接。这是概念性问题没弄清。请你参看《砼规》9.3.7条文说明:“在顶层 …至于所转述的网上的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那么多的数据,可信度有多少呢?看看我21楼的关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固的说法。水平段的锚固是不可缺少的吗?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端部锚固,它根本就没有一点水平锚固长度,就是靠端部的锚固,说明对于钢筋的锚固,水平段的粘结锚固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只要在钢筋的端部有可靠的锚固,就能充分发挥钢筋的强度。这不就是完全否定了网上的洋洋洒洒的强调水平段锚固重要性的长篇大论吗?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7日 09:29:19
28楼
本帖最后由 lsmqhln 于 2014-9-17 09:51 编辑



在《高规》图6.5.4中框架顶层有柱子的外侧筋与梁端负筋的搭接,长度为大于等于1.5 la,在图6.5.5中框架顶层有柱子的外侧筋与梁端负筋的搭接,长度为大于等于1.5 laE。

我们知道,钢筋的搭接,是由同样根数,同样直径的钢筋相互连接的的一种方式,它保持了钢筋强度的连续性。
这种连接,是要一根钢筋与另一根钢筋紧密贴在一起,用铁丝绑扎住的。

而在框架结构的顶层,框架梁的负筋的根数与框架柱的外侧筋的根数会一样吗?直径会一样吗?

柱子的宽度一般要大于框架梁的宽度,柱子最外侧的钢筋和梁里面的哪根钢筋能靠在一起呢?


这样,能保证梁、柱钢筋“搭接”吗?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7日 09:45:58
29楼



钢筋的连接,有三种方式,一是焊接,是将一根钢筋与另一根钢筋直接用电焊焊在一起的。

二是机械连接,是将一根钢筋与另一根钢筋用高强度套筒通过螺纹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

三是搭接,是将要连接的两根钢筋重叠一段长度(搭接长度), 用铁丝绑在一起,靠混凝土的握裹,形成连接。如果两根钢筋之间是分开的,有距离的,是不能认为它们是处于连接状态的。



回复
hqinqifang
2014年09月17日 10:09:52
30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