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向
bfy-ljb
bfy-ljb Lv.14
2007年10月11日 00:27:10
只看楼主

大师谈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向 作者:蔡镇钰 设计资讯 2006-4-20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住宅建设面广量大,上海每年新建筑住宅和销售都超过1000万平方米,对建筑师而言,这是施展手脚的大好时机,可以说是黄金时代。 只有具备自己的特点 才能称得上国际一流 在国内的建筑设计中存在一种“惟洋是好”,喜好借助国外的品牌,攀上洋设计的现象,这可以说是一种偏见。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境外设计才是“国际一流”,而国外建筑同行很早就认为这一说法不确切,因为只有具备自己的特点,才能称得上国际一流。前些年,在桂林城市规划研讨会上,桂林市长专门就“什么是桂林的国际化”出题研讨。我认为:桂林化就是桂林的国际化,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桂林,非要学习别的城市发展高层建筑,那就不是桂林了。

大师谈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向
作者:蔡镇钰 设计资讯 2006-4-20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住宅建设面广量大,上海每年新建筑住宅和销售都超过1000万平方米,对建筑师而言,这是施展手脚的大好时机,可以说是黄金时代。
只有具备自己的特点 才能称得上国际一流


在国内的建筑设计中存在一种“惟洋是好”,喜好借助国外的品牌,攀上洋设计的现象,这可以说是一种偏见。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境外设计才是“国际一流”,而国外建筑同行很早就认为这一说法不确切,因为只有具备自己的特点,才能称得上国际一流。前些年,在桂林城市规划研讨会上,桂林市长专门就“什么是桂林的国际化”出题研讨。我认为:桂林化就是桂林的国际化,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桂林,非要学习别的城市发展高层建筑,那就不是桂林了。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市场的问题,再者是创作方向。很多外国建筑师也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比如金茂大厦就吸收了中国塔楼的建筑形式和神韵。但也有一些外国建筑师不以为然,他们很少研究中国的文化,搬来的是一套洋玩意。我们要向世界上优秀的建筑师学习,吸收他们的长处。上海是个多元化城市,什么文化都能包容,但最终是为了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要简单地比较国内外建筑师孰高孰低,那是无从比起的,就算有结果,那也注定毫无意义。具体情况需具体对待。普遍而言,外国建筑师在公建方面优势多一点,但在住宅方面,他们对我国气候以及风土人情不很了解,因此,其优劣不能笼统而谈。


开发商现在常常不惜巨资去买外国人的设计,理由是希望档次高一点,其实有些是靠不住的。当前,在国内设立办事处的境外建筑设计机构,常常是国内培养的人才到国外学习回国后,靠着国际品牌挂起的“洋招牌”。而且由于缺乏国内建筑设计的经验,常常会在一些问题上处理不好,甚至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中,出现不该有的问题。比如在住宅设计中,我们重视朝向,常常采用行列式布局,来自热带亚热带的建筑师就可能对此提出批评,因为他们不理解夏季穿堂风和冬季日照对上海住宅的特别意义。设计别墅,可以照搬立面上的一些符号,但无论什么风格的建筑,平面一定要适合上海的气候,主要卧室和居室一定要朝南,要有穿堂风。


在生态建筑方面,中国早就走在世界的前面了,当我们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时,西方还远远没有注意到环境和人的问题。直到1860年,德国人才第一次提出生态学概念,但也只是针对动植物来说,不是对建筑而言的,西方的建筑生态学也刚刚形成。而从我国哲学里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亮点,而且在时空上都超越了西方。中国提出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存,同能源共生再生是非常先进的。

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


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


放眼世界 回归中国


在谈到建筑设计的创作方向时,用“放眼世界,回归中国”8个字概括比较恰当。放眼世界,就是我们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理念;回归中国,就是最后要回到中国,创造代表中国文化的建筑,创作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合乎生态理念的、远用高新技术和材料的新建筑。现在有不少青年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不求甚解,以至盲目推崇什么解构主义建筑,这类倾向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创作方向,要用民族文化里的闪光点教育后人,不要让他们忘了“根”。设计中国风格,学习中式建筑神韵是根本问题,关键是了解它们的来历,符合什么样的条件,运用什么样的手法。中国传统建筑里具有很现代、很先进的内容。简单地说,风水讲究与大环境融合;框架结构就比砖石承重结构先进。在空间手法的运用上有:小中见大、空间流动、移步换景;开放结构、结构构件与装饰构件的统一;营造法式用斗口作为基本模式来推算尺寸,形成装配式结构的雏形,包括色彩处理等许多先进的东西。我认为,这些可以作为批评"国际一流"提法不确切的基本理由。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存,重视生态理念,这是我们的传统。然而现在从南到北,不少高层建筑趋于雷同,节能问题考虑较少,反映地域特色较少。在创作方向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永恒的。有人问,随着生产力发展、交通日趋发达,文化差异会不会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界限会不会越来越少?我认为不会。因为民族所处的地域、气候都是不变的,传统文化理念也是很深的。只有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民族文化才会出现新的升华。世界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恰恰是不同民族文化所造成的。


建筑师的好创意需得到尊重


建筑是为大众服务的,建筑设计的好坏,建筑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开发商也起着很大作用。甲方的识别能力和文化素养,往往会直接反映在建筑设计里面。因为建筑设计是服务行业,在某种程度上要服从甲方的意志。比如前一阵住宅设计流行“欧陆风”,门头高大、音乐喷泉、过多过大的雕塑,把城市广场的模式搬进了居住区。我认为,一个清醒的有责任感的建筑师,是不会同意用这些大而不当的东西来破坏居住小区的尺度感。如何消除这些误区呢?一方面要提高建筑设计行业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依靠业主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行。


建筑设计方案免不了进行修改,这还算是正常的。但也有很多方案在第一轮评审时闪光点很多,经过修改后却像经过了铁筛子,磨圆了所有棱角,甚至变形扭曲,这是最不好的结果。这个问题就取决于业主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师的尊重。


但建筑师也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业主,需要一个结合点。建筑既要服从功能,也要结合形式。建筑师的好创意也需要得到社会、得到业主的承认。建筑设计有艺术性,有技术性,还有强烈的社会性。如果说建筑最高明的境界是艺术,我认为更大的艺术在于,如何将合理的创意和创造性的构思应用到建筑实践之中。



蔡镇钰: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9年留学莫斯科建筑学院,1963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华东建筑设计院,1985年开始担任总建筑师。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上海市国际卫星通信地面站、毛里塔尼亚国家体育馆、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上海电信大楼、上海地铁一号线室内环境设计、上海新世界商城等。

免费打赏
xiechangqing
2008年07月13日 09:08:22
2楼
说得非常好。:call: :call:
回复
shuyun568
2008年08月02日 14:45:12
3楼
很不错的资料,先顶了再收藏
回复
hrbzsq
2008年12月01日 17:12:27
4楼
:handshake :handshake :call: :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