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结构大神,宁波塌楼的楼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zh120225
zh120225 Lv.4
2014年04月11日 11:55:37
只看楼主

大楼倒塌的事故除了地震,似乎更多的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一次次的楼塌事故,作为结构专业人士,我们有必要从业内人的角度分析分析它的原因,前期设计、现场施工、后期监管,也许都出了问题。今天抛砖引玉,希望咱们的讨论能碰撞出火花。 来点网络图片以供大家参考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通过这些断瓦残垣对事故原因做个判断呢!?


大楼倒塌的事故除了地震,似乎更多的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一次次的楼塌事故,作为结构专业人士,我们有必要从业内人的角度分析分析它的原因,前期设计、现场施工、后期监管,也许都出了问题。今天抛砖引玉,希望咱们的讨论能碰撞出火花。

来点网络图片以供大家参考


900x600_9OVRD8VO00AN0001.jpg

900x600_9OVT52BU00AN0001.jpg

900x600_9OVV6IQT00AN0001.jpg

900x600_9OVV6KU7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CLV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D7J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DH400AN0001.jpg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通过这些断瓦残垣对事故原因做个判断呢!?



900x600_9OVRD8VO00AN0001.jpg


900x600_9OVT52BU00AN0001.jpg


900x600_9OVV6IQT00AN0001.jpg


900x600_9OVV6KU7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CLV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D7J00AN0001.jpg


900x600_9P0PEDH400AN0001.jpg

免费打赏
luoyanbin06
2014年04月12日 09:04:08
12楼
天灾?人祸!!!!:@:@:@:@:@:@
回复
limin369
2014年04月12日 12:56:38
13楼
这样的时代并未过去
回复
海贼王!
2014年04月12日 13:17:22
14楼
这里边政府相关部门肯定有渎职行为,但是作为搞土木的,这个房子就这么一看,似乎钢筋有点少啊
回复
qq_1396524871078
2014年04月13日 13:18:22
15楼
本帖最后由 攻城师9113 于 2014-4-13 13:33 编辑

我来个全部摘抄

奉化塌楼事件,触发了公众警觉,人们发现,近年来发生恶性质量事故的建筑,大量集中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仿佛正中“中国建筑寿命不过三十年”的诅咒,是这样吗?

我们不夸大,但也不缩小。对于特定时期、具备特定因素的一批城市住宅楼来说,是这样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建设高潮,城市建设猛然提速,为解决长期积累的住房短缺,各地以单位自筹或集资等形式,集中修建了一大批“快餐式”的住宅楼,后来大多以“房改房”的面目存续至今。

当时的住房建设仍以解困为主,普遍标准不高,投资也非常受限,工期要求却很紧张,受行政干预较强,但质量监管很弱甚至缺位,施工领域则鱼龙混杂,普遍技术低下。因此这一批房子不约而同的具备下述特征:

1)大多为6层左右的高密度住宅;2)大多采用砖混结构;3)大量采用预制楼板;4)各部位能省就省,包括尽量减薄墙体等等;5)户型设计局促,多为50平米左右无厅小套型,房间狭小、阳台开敞、厨卫设施落后、装修简单(室内水泥地)、很多无采暖无煤气……

上述先天特征,注定了很多后来发生的事情。

首先,砖混结构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也不利于抵御沉降变形,再加上毫无整体性可言的预制板楼面,几乎集不利于大成。

这种楼越高越危险。为了尽可能装进更多房子,大多选择6层左右,这是人腿爬楼梯的极限,也是此类砖混建筑一般所允许的高度极限。

传统上,为达到保温和坚固,北方地区砖砌外墙厚度为37cm以上(一砖半墙),而当时为了节约造价,不少新楼减配至24外墙(一砖墙),导致后来大量老房不保温。在内墙上有的减为1812(半砖),甚至6公分立砖作为隔墙(当时还没有轻体墙)。这些体格纤细、整体性不强、但却自重很大的砖墙,全都是致命隐患——在08年汶川地震中,这些缺陷夺命无数。

而户型设计的低标准和不合理,引发人们在生活改善以后普遍重新装修,而且必须伤筋动骨才能达到提升效果——封阳台、开墙凿洞、打通房间、地面铺瓷砖等等,均为此类老房装修的常规项目;并且普遍多次经历了加装暖气、煤气、电视、电话等改造。这些装修改造消弱了结构承重,增加了楼体负荷,都是砖混结构的大忌,也加速了其成为危房的周期。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建筑市场非常混乱。由于建筑业务剧增,市场没有足够的合格施工队,绝大部分由农民兄弟扔下锄头就上岗,指挥施工的就是包工头,导致很多砌筑质量非常之差,水泥砂浆的配比和凝固养护也常常有问题,这都直接使承重结构的理论性能大大打折。

当时也已经流行起了偷工减料,本来设计的安全储备就不富余,包工头们再在水泥、钢筋上动动手脚,结果不堪想象。

而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监管非常不完善,乃至完全缺失。我国从1996年才开始全面推行监理制度,而在90年代初,已经普遍爆出了施工领域的种种乱象,各种规范和监管体系全都处于滞后被动的状态。可以说,抗震、消防、节能、日照、绿化等等一系列强制规范,就是汲取着那一拨建筑的教训慢慢完善的,但是,“那一拨”已成定局。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层面也并不重视,当时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速度和政绩方面,大干快上盖房子,大刀阔斧推房改,而对这些几十年后才会找麻烦的质量问题,其实没放在心上。真要加强监管的话,速度立即会慢下来,这是领导们不能接受的。所以客观上是助长了粗制滥造之风。

上述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奠定了这一批建筑的“短命基因”,可以说非常不幸。今天,这一批二三十岁的建筑“未老先衰”,集中曝出种种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即使没有坍塌,其中很多也已经百病丛生,最常见的如屋面漏水、墙体开裂、不保温、不隔音、采光不足等等。

从结构耐久性来说,由于上述“先天不足”,这一批砖混建筑经不起多年风吹雨打、热胀冷缩,有些砖头间的砂浆已经变酥;它们大多不满足后来多次修订的抗震规范,经不起破坏性地震考验;它们也经不起地面沉降的形变——而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近二十年来各城市的沉降变化恰恰是最为剧烈的。很多楼房结构内部的损伤已经不可逆地发生,幸运者能表现出来的话,就是遍体可见的骇人裂缝,而不太幸运的,也可能突然间轰然倒塌,是此类脆性结构的固有破坏特征。

对于它们的终极寿命,不妨做个大胆预判,应该说,大限已至。在未来十年内,具备上述“短命基因”的城市住宅将陆续走向其结构寿命的终点。目前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

奉化居民楼瞬间“粉碎性倒塌”的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地的预制板,它就是具备上述“短命基因”的典型样板,而旁边那些密集排布、外观斑驳的六层老楼,也明显泄露出相似的基因特征。据悉,周边5栋楼的居民已被疏散,并安排了全市排查。

但必须补充说明一点,不是说建于那个时代的楼房都不安全。当时少数有钱的单位,比如烟草、电力、石化等,以及少数“重要”的单位,比如政府机关宿舍等,它们的住宅楼非但不会省俭,还会刻意加大保险系数,墙厚只有增加没有减薄的,它们会采用现浇板慢工出细活,它们采用当时高标准的装修如瓷砖等,并直接配好暖气煤气电话等设施,先人一步进入现代生活,它们会刻意加大房型设计,第一拨享受到“大客厅小卧室”的先进理念,更有些政府宿舍楼只盖三四层,小区密度不高但绿化很好……

虽然同为砖混楼,但这一部分住宅规避了大部分隐患,后期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在近年爆出质量事故的名单上没有它们。当时虽然乱象丛生,但建筑技术并没有失传,只要肯付出足够成本和用心监管,仍然可以盖出好房子。如果现在谁有幸偶尔租住到这样的老小区里,你会发现它们比今天的崭新小区还舒适惬意。

如果有心我们还可以留意到,发生各种蹊跷事故的烂房子里,几乎从未住有达官贵人,也很少属于那些有钱单位,几十年前就划定的阶层界限,至今仍然泾渭分明。

这一大批建于八九十年代的劣质楼,不光拥有先天注定的“短命基因”,还拥有相当明显的“草根基因”。

(首发于搜狐网)

回复
bj_sly_jxfgs
2014年04月13日 19:17:06
16楼
不是八九十年的房子才存在质量问题,2000年以后的房子就没问题不需要加固吗
回复
x670703714
2014年04月13日 19:26:38
17楼
a287196531 发表于 2014-4-11 14:20 最后一张图里面的窗过梁还是充分发挥作用了的。但是过量上的砖块,貌似没有砂浆啊
回复
王方正
2014年04月14日 15:51:03
18楼
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回复
weihr2003
2014年04月14日 16:40:28
19楼
我也说点,我认为那个年代设计本身就很省的,没有办法,不说别的,现在都是,很多设计也是卡规范的。这栋楼是砌体结构,预制板,本身整体性能就不好,我相信,业主在使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私自敲墙体的,这就是安全隐患,还是没法说的,这回塌了,更加不好查了。另外不少网友说可能基础有问题,砌块有问题什么的,这估计也可能,但是说真的,我们国家的业主也很不“专业”的,装修的时候总是这敲敲,那补补,看什么梁上开风孔、空调孔啊什么的,常有的事。高层中计算时往往有剪力墙墙垛的,业主说不好用,然后就有不少“专业人事”说可以弄掉的,然后就搞掉了。之类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是搞结构的,周围的朋友有时候装修来问我,这能不能敲,那能不能动的,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告诉他最好不动了,但是他往往希望你告诉他“砸吧,没事”,哎,说真的,我要这么说肯定是没有责任的,我不签字啊,但真心不希望他动结构构件,设计也挺难的。
回复
huiqinli2008
2014年04月14日 17:19:06
20楼
房倒屋塌,领导抓瞎;百姓遭殃,社会大哗。
回复
wlz_wjn091126
2014年04月14日 21:08:56
21楼
施工质量太差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