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结构不变应建筑万变”所引发的一些联想
wanglixin6181
2014年03月07日 13:38:27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第二 于 2014-3-7 13:38 编辑 以结构不变应建筑万变(更确切地说好像是以结构不变应建筑功能万变),这个说法似乎出自密斯·凡·德·罗之学说。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所引领的流派重视建筑的结构体系,但又不依赖于结构,同时十分注重追求多功能的大空间,即所谓的“流动空间”与“全面空间”。 显然,这个说法出自一个著名建筑师之口,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我觉得不能光从字面上去解读,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同时,时间也已过去数十年,建筑科学的发展又很快,新的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式在不断出现,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一定完整,也概括不了结构设计的全部内涵。毕竟建筑与结构所考虑的角度不同。当然,我无权利、也无能力去评论一位享有声誉的建筑师的成败,只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上述那句话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网友们指正。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第二 于 2014-3-7 13:38 编辑

以结构不变应建筑万变(更确切地说好像是以结构不变应建筑功能万变),这个说法似乎出自密斯·凡·德·罗之学说。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所引领的流派重视建筑的结构体系,但又不依赖于结构,同时十分注重追求多功能的大空间,即所谓的“流动空间”与“全面空间”。
显然,这个说法出自一个著名建筑师之口,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我觉得不能光从字面上去解读,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同时,时间也已过去数十年,建筑科学的发展又很快,新的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式在不断出现,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一定完整,也概括不了结构设计的全部内涵。毕竟建筑与结构所考虑的角度不同。当然,我无权利、也无能力去评论一位享有声誉的建筑师的成败,只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上述那句话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网友们指正。
从建筑功能的角度看,以结构不变应建筑功能万变,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工业厂房等,虽然其功能各异,但均可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又比如体育馆、影剧院、飞机库等,其功能不一,但其大空间的共性便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空间网架结构。然而,从建筑造型的角度来看,则做起来相当困难,有时甚至不应该这样去做,这是缘于功能与造型的重大区别。如民用住宅与体育场馆,在建筑造型上相差悬殊(其实功能也不同),故其采用的结构形式必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几乎看不到一幢民用住宅会采用网架屋顶,也看不到一个大型体育馆会采用现浇混凝土屋盖。
所以,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一个建筑也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造型。因此,想要以不变的结构去应对多变的建筑,的确很难,有时也无法做到。当然,仿照这句话可以有这样几种表述:以结构之不变应建筑功能之万变,以结构之多变应建筑功能之不变,以结构之多变应建筑功能之万变……
追求多功能的大空间,也是有条件的,而且不同的建筑流派也有其各自的看法。我不是建筑师,对建筑设计也是个门外汉,所以不应该对此评头品足。在此我只是举个例子,说说我对多功能大空间的一个认识。在高档酒店里,都设置有大空间的场所,在这里可以举办婚宴,可以召开会议,可以进行派对,也可以分隔成一个个小包厢,其功能体现出多样性。但对一个已经建成的酒店来说,这个大空间的结构是固定的,哪怕内部装修再千变万化,也没人会冒很大的风险去改变已有的结构。显然,这个未必准确的例子好像体现了“以结构不变应建筑功能万变”这个要求。所以,我个人觉得从建筑功能的角度去理解或运用这句话,应该更合理一些。
其实,密斯•凡•德•罗所推崇的理论,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却有相通之处。在园林建筑中,充分注重了流动空间的使用,确确实实是一种多功能的大空间。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假山重叠,曲径通幽,诸如此类,使整个园景都融合在一起。而从结构形式上看,木结构是其主流,但建筑形式各异、功能不同,如亭、台、楼、阁之类。如此说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似乎更能体现出“以结构之不变应建筑功能之万变”这样的设计理念。
虽然上面谈了一些初浅认识,但我总觉得这句话的含义不全在这儿,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里面。思考良久,我觉得这更应该是一个哲学层面上的说法,而不纯粹是技术层面上的。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完全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其实,建筑与哲学的关系自古就有,也有了许多的研究结果。有人将中国的建筑哲学分为礼制的建筑哲学、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自由生长的建筑哲学和多元化的现代建筑哲学。但这个话题太大,就此按下不表。
有两句话,一句是说“以不变应万变”,另一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那不变的是什么?这个“宗”又是什么?宗:宗旨、目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是: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出自《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因此,“宗”最早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实,“以不变应万变”也出自道家哲学,其含义是用既定的原则,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那么,这个既定的原则是什么呢?同样可归结为“道”。
于是,问题就来了。何谓“道”?这个哲学概念并不容易说清楚。因本贴并非讨论哲学问题,所以就不展开了。“应”是应对、应付的意思,而想要应对事态的发展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但方法又不是唯一的,需要考虑其多样性与灵活性。那么,这就与“不变”有了矛盾,因为用不变的方法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并不一定奏效,有时是会失去作用的,且难免会被碰得头破血流。所以说,“以不变应万变”仅仅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世界是复杂多变的。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我想再从两个方面试着谈谈对“以结构不变应建筑(功能)万变”这句话的另一种理解。
先从技术层面上说一说。在结构设计中,的确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以我的理解,那就是力学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基础是什么?——是力学。没有力学的支撑,结构学科便无从发展;没有力学计算作为先导,后续工作就无法展开。无论结构形式如何变化,所遵循的力学规律都是一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在力学还未形成理论之前,不是照样有建筑出现吗?是的,此言不假,但力学原理是一种自然规律,在没有人类以前它照样起着作用,并不因人类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在此,咱也不妨照猫画虎地来上一句:以力学原理之不变应结构形式之万变
那么,从实用的层面上又该怎么理解呢?有一种说法,叫“不变的是追求”。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设计也存在“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结构设计者对“安全”的追求。无论建筑形式如何变化,无论建筑师如何别出心裁,对结构师来说,首先必须确保结构的安全——这就是不变之所在。最漂亮的建筑,最具实用性的建筑,如果满足不了安全上的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假如这种理解称得上是正确的话,那么,“以结构不变应建筑万变”这句话就是非常自然的了,因为对结构设计者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此不妨再来一句:以结构安全之不变应建筑形式之万变
以我的水平而言,也只能理解到这样的程度了。因为就实际的建筑来说,虽然不一定“万变”,但变化是肯定的,特色建筑也比比皆是。如果在结构设计中不同时注重变化,如果还是以原有的思维模式去应对变化的建筑,那就会寸步难行,更不可能成就一代结构大师。
免费打赏
vince.carter
2014年03月07日 14:47:38
2楼
本帖最后由 vince.carter 于 2014-3-7 15:11 编辑

抢沙发喽~~~~~~~~~~~

书生果然不愧是理论达人,讲的实在是太精彩了。虽然我压根就看不懂,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这篇文章所散发出的光芒!

在下猛然想起一句诗:一枝红杏出墙来。该句也是以不变应万变,堪称对联之中的绝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枝红杏出墙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枝红杏出墙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一支红杏出墙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枝红杏出墙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一枝红杏出墙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一枝红杏出墙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一枝红杏出墙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枝红杏出墙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一枝红杏出墙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情若是久长时,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一枝红杏出墙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枝红杏出墙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枝红杏出墙来。

  身无彩凤双飞翼,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扣柴扉久不开,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自横刀向天笑,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一枝红杏出墙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枝红杏出墙来。

  壮士一去不复还,一枝红杏出墙来。

  疾风知劲草,红杏出墙来。

  柴门闻犬吠,红杏出墙来。

  山穷水尽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花明月黯笼轻雾,一枝红杏出墙来。

  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枝红杏出墙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枝红杏出墙来。

轮台城头夜吹角,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情若是久长时,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眉冷对千夫指,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见武陵豪杰墓,一支红杏出墙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支红杏出墙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支红杏出墙来。

  但愿君心似我心,一支红杏出墙来。

  人生在世不称意,一支红杏出墙来。

  天阶月色凉如水,一支红杏出墙来。

  花开勘折直须折,一只红杏出墙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师为捷身先死,一枝红杏出墙来。

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之奇葩啊,任尔东南西北风,一枝红杏出墙来!


回复
爱风语
2014年03月07日 17:15:16
3楼
字太多了·····,只看楼上奇葩了
回复
朱樱斗帐掩流苏
2014年03月09日 14:05:09
4楼
看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到结构不修改来应对建筑的修改,原来书生说的是更大的方面,赞一个。多学习。论坛上少有佩服的人。
回复
土木结构
2014年03月09日 20:44:15
5楼
结构不变的建筑功能影响不大 万变的是结构形式传力途径
回复
mzt616609257
2014年03月10日 09:10:25
6楼
任尔东南西北风,一枝红杏出墙来!


回复
yangcui2015
2014年03月10日 09:16:23
7楼
:):):):):):)
回复
天地不言
2014年03月10日 09:23:03
8楼
我看到建(构)筑物,就看到力在流淌。
回复
gs_shine
2014年03月10日 09:52:19
9楼
顶一下 书生加油!
回复
林夕一梦
2014年03月10日 09:58:40
10楼
万变不离其宗,受力途径合理明晰即可。
回复
mooncakes163
2014年03月10日 10:26:51
11楼
天地不言 发表于 2014-3-10 09:23 我看到建(构)筑物,就看到力在流淌。高大上的层次啊,佩服佩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