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排水公司工艺发现了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求指教
caonimas
caonimas Lv.9
2013年10月30日 18:19:4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排水公司,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出水设计指标为一级B,为了能满足中水回用的生产要求,我们将生化池的一部分改造为A2O工艺,在好氧段加入生物膜填料,提高好氧段的降解效率。经过近3个月的试验运行,通过检测出水水质,COD、T-N、T-P的去除率效果 很明显,处理效率远大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1、当水量增大时,(原来为8万吨/日,增到9万吨/日)出水指标有明显变化,而且持续几天不好转。我分析的原因是,水量增大后,回流污泥没有进行补充,造成好氧段污泥浓度偏低,污泥负荷过大,曝气时间过短。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明这个工艺抗冲击能力很差呢?以后再要增大水量,应该提前增大污泥回流量吗?

排水公司,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出水设计指标为一级B,为了能满足中水回用的生产要求,我们将生化池的一部分改造为A2O工艺,在好氧段加入生物膜填料,提高好氧段的降解效率。经过近3个月的试验运行,通过检测出水水质,COD、T-N、T-P的去除率效果 很明显,处理效率远大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1、当水量增大时,(原来为8万吨/日,增到9万吨/日)出水指标有明显变化,而且持续几天不好转。我分析的原因是,水量增大后,回流污泥没有进行补充,造成好氧段污泥浓度偏低,污泥负荷过大,曝气时间过短。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明这个工艺抗冲击能力很差呢?以后再要增大水量,应该提前增大污泥回流量吗?
2、由于我们的A2O是后改造的,所以没有自控能力。我认为,A2O工艺的自控参数应该是DO、MLSS、进水流量。但是,由于我们在好氧段加入了填料,曝气除了给水增加DO外,还有对填料进行搅拌的作用,所以曝气量一般都保持在使填料能够流动的状态,这样就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来改变曝气量。MLSS我理解为污泥浓度,它是悬浮在水中固体物质的浓度,我们在检测的时候只能检测水中悬浮的,却不能检测填料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能检测到的MLSS只是实际数值的一部分,那么也不能通过MLSS来控制工艺。 您能根据我的介绍大概判断一下,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指标来判断工艺状态吗?我经常看到关于氧化还原电位法来判断反应状态,我们的工艺是否也可以参考呢?
gdcl2003
2013年10月30日 18:40:30
2楼
1、出水指标在水量上升时,出现波动也很正常,原有的微生物适应了之前的进水环境,改变这个环境,微生物要有个适应过程,稳定的话3周左右还是需要的。
2、工艺控制参数选择,我想进出水指标对比也可,虽然反应时间慢些,但不受工艺不同而影响。再者,显微镜观察法也可作为较好的辅助参考,这些指标都不会因为工艺不同而变化过大的。这问题我在环保通也有看到,你可以去看看。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3年10月30日 19:19:19
3楼
在楼主所说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情况下,要达到提标改造,只要在原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基础上稍作改变即可。也就是说把原工艺改为德国引进的‘生物倍增工艺’就可以了,改成这种高污泥负荷、低溶氧的工艺,完全可以做到对DO、MLSS、进水流量的在线精确自动控制,还可以比原工艺能耗节省40%左右。
楼主说的现已改成传统‘A/O生物膜法工艺’,由于原来的生化池,池容分割后,可能会影响到停留时间,所以也就不能够承受突然增加的大水量、高负荷污水的冲击。
还有就是,由于要对挂在填料上的生物膜,需要时时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搅拌,是需要一定气量的。
所以生物膜法工艺是无法做到实时的精确在线自动控制。
要想对生物倍增工艺有所了解,楼主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浙江绍兴的一家新建的开发区污水厂去观摩参观一下,他们采用的就是‘生物倍增工艺’,日处理规模是20万吨。
北方已有好几家原市政污水厂正在着手用‘生物倍增工艺’对原装置进行提标改造。
楼主还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来电话021-57971889或13391251889与我交流。
回复
taishan6310
2013年11月01日 11:25:23
4楼
增大水量,应该同时增大污泥回流量
A2O工艺的自控参数应该是DO、MLSS、污泥回流量,
进水流量能控制最好,这个一般不是自己说了算
氧化还原电位法来判断厌氧区含氧情况,有条件的也可以参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