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站的雷电防护问题过去一直都存在,由于近年来大量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加上运维水平的提高,通信站的运行可靠性也极大地提高,而现代的电信设备对雷电较敏感,这样雷害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 九十年代是防雷工作大发展的十年,国际上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了IEC系列防雷标准,国内也颁布了基于IEC标准的国标,各相关行业也将防雷要求列入标准。邮电部作为最早在国内开展弱电系统防雷的行业,也颁布了许多关于通信站防雷的新标准。由于防雷牵涉的范围很广,必须系统考虑才能取得经济有效的成果。 一、雷电对通信站的危害 直击雷的危害 雷云对地放电的主通道通过被保护物,就称被保护物被直击雷击中。雷电直接击中通信站建筑、通信设备、通信电缆和操作人员,可能会造成建筑损毁,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和电气短路引起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直击雷发生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其危害十分大,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感应雷的危害 雷云对地放电的主通道虽然没有经过被保护物,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大的电磁场可以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起电磁脉冲,我们称为雷电电磁感应脉冲,即通常所说的感应雷。显然感应雷是由直击雷引起的,感应雷产生于导体中并沿导体传播,损坏与导体相联的某些设备或设备中的某些器件。(这些设备或器件的耐冲击水平较低)通信站的设备中有大量的集成电路通过金属导线相连,并且通信站也通过电力电缆和各种通信传输电缆与外界相连,这就为感应雷的侵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上现代通信设备采用了大量高集成度的微电子电路,其耐冲击水平较低,容易被感应雷损坏,产生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如接口板损坏、内部通信口的损坏、整流模块的损坏等,有时感应雷引起故障甚至让我们很难与雷电联系在一起,但却是由雷电引起的。感应雷形成的破坏虽然不及直击雷大,但其损害的往往是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给正常通信带来障碍。 有研究表明直击雷可在其周围1000米范围的半导体上感应起危险电压,加上通信站与外界连接的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应上雷电电磁脉冲,并几乎无衰减的沿电缆传入通信站。因此对通信站来讲感应雷的概率远大于直击雷的概率,可以这样说通信站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 二、通信站的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 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的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直击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接闪器 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历史上对接闪器防雷原理的认识产生过误解。当时认为:避雷针防雷是因为其尖端放电综合了雷云电荷从而避免了雷击发生,所以当时要求避雷针顶部一定要是尖端,以加强放电能力。后来的研究表明: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属导体吸引。这样接闪器的防雷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现在认为任何良好接地的导体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接闪器,而与它的形状没有什么关系。 有铁塔的通信站铁塔本身就是良好的接闪器,如果铁塔在建筑物顶应将铁塔四周与屋顶避雷带作好电气连接。铁塔在通信站附近的可在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并校核铁塔和避雷带联合防雷的保护范围。方法见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通信站附近无铁塔的宜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不会增大通信站的雷击概率。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X10m,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重要通信局和100米及以上的电信楼其引下线的间距应不大于12米。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的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以均衡地电位。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信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接地体 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接地体应采用: 钢管 直径大于50毫米,壁厚大于3.5毫米; 角钢 不小于50X50X5毫米 扁钢 不小于40X4毫米。 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5-2.5米,埋深0.8米,地极间隔5米,水平接地体应埋深1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 框架结构的通信站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感应雷的防护 前面已提到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中的,其实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二是电磁感应: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研究表明:静电感应方式引起的浪涌数倍于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 感应雷可以通过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纤和天馈线侵入通信站,由于电力电缆的距离长且对雷电波的传输损耗小,所以由电源侵入的感应雷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按原邮电部的统计约占了通信站雷击事故的80%。因此,对通信站进行感应雷防护时,电源是重点。 感应雷还可以通过空间感应侵入通信站的内部线路,虽然经过建筑物和机壳的屏蔽衰减后其能量大为减小,但站内许多电信设备的抗过压能力也很弱,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电源防护 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专门的通信电源防雷标准,对各种通信站的电源防雷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电力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且必须埋地进出通信站。二是在电源上逐级加装电源避雷器,实现多级防护。即在变压器的高压端加装高压避雷器,低压侧加装低压避雷器,在交流配电屏和直流配电屏分别加装交、直流避雷器。 通信电源防护应注意以下问题: 进局电力电缆的防雷容易引起重视,而其它进出通信站的电力线常常被忽视,如照明路灯线、塔灯电力线、非电信设施租用电信电力线等。现在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可减少一个雷击入侵渠道。其它出局电力线应在防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否则应采取专门的防雷措施。 加装直流避雷器是最近发布的防雷标准中才提出的,因为直流避雷器的残压大大低于交流避雷器,因此能有效地提高通信站内敏感设备抵御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 避雷器的防雷能力与安装方式有密切关系,主要是引线电感会产生额外的残压,应尽可能地缩短电力线与避雷器的连线和避雷器与接地汇接板连线的长度。 多级布置避雷器可减小引线电感带来的额外残压,因为前级避雷器已将大部分雷电流泄放入地,在后级的避雷器只泄放少部分雷电流,雷电流的减小必然导致引线上的附加残压减小。为保证避雷器由前到后顺序泄放,避雷器的动作电压应是后级不低于前级。避雷器之间的电力电缆长度不小于15米。 传输线防护 电信局内的低频传输线大量是用户线和中继线,目前采用保安单元基本有效,如果采取进一步的防雷措施会急剧增大投资,目前尚无推广方案。 光纤的防雷主要是针对其金属护皮和金属芯线,从线路防护的要求看这些金属应接地,最好在埋地进局时接在底楼的接地汇接排上,而不要接在设备机架上。 天馈线防雷主要是针对同轴电缆,接地的波导管本身就有良好的防雷作用不需再加避雷器。同轴电缆天馈线应加装相应的高频避雷器,避雷器的地线应就近与机房的接地汇接排相连。天馈线的顶端应通过铁塔接地,在入局处应接到
通信站防雷
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378642&topID=98973
内容不错,快去看看哦!
想要设计师网辩论勋章吗,赶快来参加辩论吧~只要支持您的票数达到一定值,您的论坛信息里面就会出现不同的勋章哦~加油~
http://www.shequ.shejis.com/argue/
http://www.shejis.com/DW_huodong/NianQing/20070907/bl.htm
T楼大比拼,快快来参与!!!!
http://www.shejis.com/DW%5Fhuodong/Nia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