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却少有超过50年的城市建筑。”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我国建筑在“幼年”或“青壮年”即“早逝”的短命现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质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为拆除。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却少有超过50年的城市建筑。”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我国建筑在“幼年”或“青壮年”即“早逝”的短命现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质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为拆除。
在英国、法国、美国,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中国青年报一项受访者达4916人的调查显示,超过85%的人表 示 自 己 所 在 城 市 有 过 “ 短 命 建筑”,而超过一半受访者对所在城市规划不满意。一些市民和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我国部分城市规划就像摆积木,不是看谁的建筑品格独特、结实耐用,而是比谁拆的快、建的新,导致城市缺乏文化积淀和历史韵味。
我 国 城 市 化 率 目 前 已 超 过50%,数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城市普遍面临“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速度”之惑,现在拆除的很多建筑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而一些规划不合理的烂尾建筑、低品位建筑,往往又成为未来不久的拆除对象。大拆大建,不仅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政府投资数亿元兴建的建筑说拆旧拆,也严重浪费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