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bk4908 于 2013-9-27 11:02 编辑 独基间的拉梁,许多资料上介绍两种计算方法: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此时基础按
本帖最后由 bbk4908 于 2013-9-27 11:02 编辑
独基间的拉梁,许多资料上介绍两种计算方法: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
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此时基础按
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最后,将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 组合进行计算。
考虑到法一独基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一般会选择法二进行计算。这里的独基间拉梁位置,一般位于0.000以下、独基顶面以上。
提问:我院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另外几种方法,独基间拉梁底与独基底平、独基间拉梁顶与独基顶平,拉梁的配筋计算均按倒置的连续梁计算,以柱子为支座,布置fak*b的线荷载在拉梁上。此法的配筋原则接近于按地基梁的受力情况而来(取Nmax计算独基),但是,有违独基间拉梁的设置原则。
~~~新手一枚,还望指点~~~
12楼
楼主是大好人,愿楼主继续能够为论坛无私奉献,使更多的人在论坛受益
回复
13楼
本帖最后由 bbk4908 于 2013-9-27 15:37 编辑 linxi0922 发表于 2013-9-27 13:00 你这个当地基梁来做了,以独立基础为制作,就有可能会加大独立基础的弯矩,那么你之前设置的独立基础的配筋 …说的很有道理!我跟我师傅讨论,只说照着做就得了。。我新手一枚,对那种方法持疑问,所以,今天拿出来问了。
回复
14楼
linxi0922 发表于 2013-9-27 13:00 你这个当地基梁来做了,以独立基础为制作,就有可能会加大独立基础的弯矩,那么你之前设置的独立基础的配筋 …我附带问一个:桩基承台间的 CTL,是以承台为支座,按倒置的连续梁来计算么?我院是这么干的。。。听你这么一说,感觉承台也会受到一个附加的弯矩。
回复
15楼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16楼
还没有做过基础部分,学习了
回复
17楼
来看看上面的高手解答
回复
18楼
来学习一下
回复
19楼
dazhuang0928 发表于 2013-9-27 12:50 如果为了增强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设置在独基顶部是对的,当由于基础埋置较深,首层层间位移角不满足 …我是将独基底与拉梁底平,因为独基500mm高,拉梁650mm高,顶平感觉不合适(只是感觉)。大神怎么看顶平与底平的差别?
回复
20楼
关于拉梁的问题算是个老问题了,我看到过很多资料有过介绍,其实主要围绕的就两个大问题:
1.拉梁的设置标高;2.拉梁的设计计算。下面结合看到的资料和个人理解分别回答:
1.关于拉梁设置位置:贵院的拉梁底标高同基础底是上个世纪的处理方法了,由于施工不方便已经很少采用,但此方法是最安全、合理的。现在在实际工程中,拉梁设置位置没有一个定准,把握一个原则就行了:不能太高,否则起不到分担柱底弯矩的作用,对底层不高且柱截面大的KZ,还可能形成短柱;但也不能过低,否则会导致底柱计算长度太大,抗侧刚度不足。一般工程拉梁顶与承台
2.关于设计配筋计算:你列的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都是两种主流的近似计算方法,实际工程中,我是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大值。经验告诉我,按柱底弯矩算往往配筋大,并且比按轴力1/10算大很多。
最后就是计算模型了:不用考虑什么按倒置的连续梁、和什么弹性计算,按普通梁考虑即可。
回复
21楼
论坛很多高手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