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eizaidatang 于 2013-9-18 13:24 编辑 无背索斜拉桥是对常规斜拉桥造型的突破,无背索后倾的塔身形状表现出对相对纤细的桥面强大稳固支撑的力量感,给人醒目深刻的感受。-常规的斜拉桥在桥塔两侧均有斜拉索,恒载作用下塔两侧斜拉索水平力可保持平衡,主塔仅在活载及附加荷载作用下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及弯矩。-而与常规斜拉桥不同,无背索斜拉桥桥塔仅有单侧索,桥塔的受力表现为在斜拉索索力及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悬臂梁。
无背索斜拉桥是对常规斜拉桥造型的突破,无背索后倾的塔身形状表现出对相对纤细的桥面强大稳固支撑的力量感,给人醒目深刻的感受。
-
常规的斜拉桥在桥塔两侧均有斜拉索,恒载作用下塔两侧斜拉索水平力可保持平衡,主塔仅在活载及附加荷载作用下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及弯矩。
-
而与常规斜拉桥不同,无背索斜拉桥桥塔仅有单侧索,桥塔的受力表现为在斜拉索索力及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悬臂梁。
-
为了确保主塔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无背索斜拉桥的塔身一般都设计成倾斜的,依靠塔身的自重力矩来平衡斜拉索的倾覆力矩,因此组成了梁塔结构的平衡体系。
最著名的无背索斜拉桥当首推Alamillo桥,也是最早的无背索斜拉桥。该桥由西班牙的建筑师与工程师Calatrava为1992年Sevill世博会和巴塞罗拉奥运会而建造的景观桥,跨度200m,当时桥梁使人为之一振,Calatrava本人也被IABSE(国际桥协)评为杰出青年工程师。
1998年捷克工程师Milan Komínek建造跨Eble河的Mariansky桥是一座颇具特色的桥梁,其塔形非常精巧。两片分离的塔柱向顶端逐渐靠拢,配合塔身纵向长度的变化,犹如一双将合未合的手掌。
国内很多地方模仿了这种桥型,最典型的是2004年建成的长沙洪山大桥,跨度206米,几乎与Alamillo一样。
2005年建成长春轻轨伊通河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30+44.2+31m,与Mariansky桥类似。这是这一桥型第一次用于轨道交通。
Erasmus Bridge不算是无背索斜拉桥,但把其放在这里,以区别常规的斜拉桥。这座引人注目的埃拉斯穆斯大桥自1997年起就成为世人赞美的目标。年轻的阿姆斯特丹建筑师Ben van Berkel突破了单纯功能建筑的想法,用这座桥梁创造出了建筑史上的艺术品。
埃拉斯穆斯大桥又可称作“天鹅桥”,因为它横跨水面的姿态十分优雅。它连接着鹿特丹城市的北部和南部的Kop van Zuid,以美妙的姿态跨越了2,600英尺的距离。钢索悬挂在塔门上,弯曲着抵抗拉力,支持着桥身。
Erasmus桥超越了传统桥梁建筑的概念,甚至成为鹿特丹的官方标志。
洪山桥设计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