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板计算国外与国内规范怎么差别这样大?
zhihuzhao
zhihuzhao Lv.7
2013年09月03日 15:52:13
只看楼主

混凝土计算理论国内外差别不大,但在混凝土双向板计算上国内与国外规范计算差别很大,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误,现将两者计算附加在下面,请高人指点。 对于混凝土双向板弯矩计算,国内可以直接查手册很简单得出,为方便比较,选L1=L2双向等跨的四周简支板,此时查表格可得跨中弯矩系数m1=m2=0.0368。 而从英国规范中,同样的情况,其弯矩系数为m1=m2=0.625

混凝土计算理论国内外差别不大,但在混凝土双向板计算上国内与国外规范计算差别很大,不知道是不是理解有误,现将两者计算附加在下面,请高人指点。
对于混凝土双向板弯矩计算,国内可以直接查手册很简单得出,为方便比较,选L1=L2双向等跨的四周简支板,此时查表格可得跨中弯矩系数m1=m2=0.0368
而从英国规范中,同样的情况,其弯矩系数为m1=m2=0.625
规范名称:
guifan.png
计算公式(在该规范第35页):
neirong.png

表格(在该规范 37页):
biaoge.png

guifan.png


neirong.png


biaoge.png

zhihuzhao
2013年09月03日 16:05:14
2楼
刚才打字疏忽,英国规范是0.0625,少一个0。感觉,欧美标准主要是荷载取值和组合差别较大,别的好像区别很小,唯有这个差了将近一半,就是说按国内计算板的配筋少很多;从实际上看,发达国家很早就普遍采用三级钢,但配筋面积一般也大于国内当时二级钢的情况,尤其基础底板筋国外浪费较大,但仅仅是感觉,不知道在计算理论上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还有,英国规范中那个计算公式国内未见过,不知道国内是不是更新的理论方法,感觉应该国内的更真实准确一点。
回复
无间道
2013年09月04日 05:57:31
3楼
国外的要比国内的保守一些。
回复
仲夏
2013年09月04日 08:22:31
4楼
都开始研究国外规范了,差距大大的有啊。:Q:Q:Q
回复
hicat
2013年09月04日 08:31:01
5楼

都开始研究国外规范了
回复
zhihuzhao
2013年09月04日 12:43:39
6楼
无间道 发表于 2013-9-4 05:57 国外的要比国内的保守一些。国外在活荷载取值、活荷载分享系数上的确大一点,但理论公式按说应该一样的,关键是我们的计算理论大多是照搬过来的,早期照搬苏联的多,后来就基本与欧美接轨了,再说少的出入是正常的,但这么大还是极少见。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我发现的,是我们的计算书报给咨询时,一个外国人发现的,以前用软件计算出图的时候,仅仅将各种系数调整,对于连续梁板框架之类可能差别不大,再说大家也没有办法手算,后来一个工程小问题的处理,采用手算,报计算书的时候发现的这个问题,但国外技术人员大多很通情达理,当看到中国手册时到也认可,仅适当调整,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国内国外都一样的好。。要是有人需要我可以传这个规范或其他的参考。
回复
qjl110406a
2013年09月04日 16:19:43
7楼
路过,帮助楼主顶一个
回复
结构小生321
2013年09月04日 16:21:59
8楼
双向板的计算配筋本来就很保守,办的富裕度还是很大的,很少听说板出问题,最多就是施工时过早加荷载引起的裂缝。
回复
zhihuzhao
2013年09月05日 13:18:41
9楼
jaime 发表于 2013-9-4 16:21 双向板的计算配筋本来就很保守,办的富裕度还是很大的,很少听说板出问题,最多就是施工时过早加荷载引起的 …感觉是这样,现在的问题是国外规范写的很清晰,有计算公式,至少在理论上感觉规范一些,还有,他们好像有一个思路,就是总弯矩基本上是1/8倍的ql2,这点与美国混凝土手册也大体一致,也好理解,那问题就出来了,尽管我们的更客观更真实,但不管规范还是手册,都是直接给出这些系数,少一些理论依据,所以主要是希望能找到国内双向板计算的大概情况,,
回复
liunan18649806038
2013年09月05日 23:32:56
10楼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回复
guohua19891007
2013年09月06日 00:36:58
11楼
都开始研究国外规范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