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学生态的,参加环评工作三年,去年参加的环评考试,大概平时拜佛心诚吧(别当真啊:-)),竟让我一次通过。 但话要说到前头的是,我写的只是我自己的考试经历和一些感触,供大家在紧张的复习之余放松放松,如果大家想要从中找到什么对于考试重点的归纳,考试的预测,复习计划等,那大可不必浪费您宝贵的时间了,省得看完了您拍我几砖。 一:我的考试经历 今天是3月17日,离环评工程师考试还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了,相信很多已经报名准备参加考试的朋友正陷入各门课程复习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人说自己看了一个来月感觉没什么收获,看着书明白,书一放下就糊涂了,有人说书一遍都没看完怎么办?有人说公式记不住,反正林林总总,就反映一个中心意思,那就是大家心理都是忐忑不安的。
前言
我是学生态的,参加环评工作三年,去年参加的环评考试,大概平时拜佛心诚吧(别当真啊:-)),竟让我一次通过。
但话要说到前头的是,我写的只是我自己的考试经历和一些感触,供大家在紧张的复习之余放松放松,如果大家想要从中找到什么对于考试重点的归纳,考试的预测,复习计划等,那大可不必浪费您宝贵的时间了,省得看完了您拍我几砖。
一:我的考试经历
今天是3月17日,离环评工程师考试还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了,相信很多已经报名准备参加考试的朋友正陷入各门课程复习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人说自己看了一个来月感觉没什么收获,看着书明白,书一放下就糊涂了,有人说书一遍都没看完怎么办?有人说公式记不住,反正林林总总,就反映一个中心意思,那就是大家心理都是忐忑不安的。
其实要我说,大家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即使你从今天开始复习,只要你抓紧时间,一个半月时间足够了,因为我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在第一门技术与方法教材的前几页耗着呢,当时的感觉也跟大家一样,心慌意乱,总想一遍看过去就一字不拉的把整本书倒背如流,所以看书的时候是一目一行都不到,把每个字都当重点,其实是欲速则不达,反而拖累了复习的进程,甚至有时候心烦意乱到根本不想看下去,到处找资料下载,打印,到三月过去,四月刚到,虽然资料打印了一大堆,但我的技术方法还没看到一半,这时候有点更加慌乱了,一到单位听别的同事相互之间聊天说看了几遍了,自己都不敢吭气,一本书都没看完,丢人啊!于是从四月开始,我扔掉了边看边做笔记的笔和纸,只拿一本书开始加快浏览速度。
总算,在四月初把技术方法过了一遍,回头一想,感觉什么也没记住,那个冷汗啊,但事已至此,把心一横,撂了技术方法,抓起导则与标准开始走马观花似的读了一遍,比起第一门,复习速度快了很多,仅用了一个星期。看完导则标准,能记住的依然没有多少,但是心里起码有了点框架,认识到技术方法其实可以说是导则与标准的细化,是导则与标准的血与肉,而导则与标准是技术方法的主干!费了近两个月时间就搞懂了这么个事,如果一开始就先看导则的话,进度应该快的多啊!我那个悔啊,但后悔的时间都没有了,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中旬,于是马上再抓起技术方法重新看,这一遍比第一遍就顺多了,有多顺?就象一个在崎岖回环的山路,一个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再加上导则搭的框框,我基本知道那些是重点要看,要记的,哪些是大概看的,哪些是根本不用瞅的(当然不是完全不看,至少可以少看两眼)。这一遍我看书加做题用了四天时间。
看完了技术方法四月就剩了一个星期,法律和案例还一遍没看,怎么办?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一千遍,最后怀着壮士断臂的心态一咬牙,看法律,至少保证一次过三门,案例太厚了(出案例教材的太不厚道了),看了也不一定过,暂时放下,就这样用了一个星期,赶五一假期前把法律看了一遍,同时把我下载的案例分析的例题打印出来过了两遍。
五一到考试就剩了十一天,这十一天是我精神高度集中的十一天,这十一天我平均三天过一门教材和配套习题,并把所有公式列出来,一是默写,二是做对应的题,最后两天时间把三门课全部过了一遍,到考试时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考的课程的教材和习题全部过了才睡,这样合计起来,我过了十二天早起晚睡如同地狱般的日子。到了考场我发现我复习的还算充分,单选题基本在90以上的正确率,多选也在60%左右,但是也有些题目让人感觉是非常变态的,比如技术方法考试中有一道生态类的多选,问的是生态完整性内容,这道题整个教材都没有,最后下来以后我在生态导则的附录中查到应包括种群结构、特有种、生物多样性什么的,学生态的我都不知道,真是汗颜,但出题人的狡诈也可见一斑!到了最后一门案例,我是怀着很轻松的心态去考的,目的是想看看试题,顺便看自己能得几分,不想一上来就是水库、高速公路等生态型得环评题,还有一个是油气田得刚好我做过一个项目,于是这三道题我是奋笔疾书,大概用了四分之三得时间,然后又随便选了两道不太熟悉得,一个小问题答了一句话就交卷了。
考完了,我大睡了一天,然后忘记了一切去上班,心里做好了来年再战的准备。几个月以后查分那天,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也拨通了查分电话,怀着忐忑的心情听完最后一门案例:76!竟然全部通过!恍如梦中啊!
二:我的感触
首先环评考试并不难,只要看看他的题型就该知道,除了案例,一水的选择题,即使找只猫来在卷子上乱呼啦两下也能有25%的正确率,何况大家都是智商又高,又用功,看了几遍书,做了那许多题的人类呢?(呵呵,玩笑啊)
其次,正因为考试得难度不大,为了控制通过率,只有在一些细节上卡大家了,比如我上面举得那道题,教材没有,导则正文没有,答案在导则得附录中,谁能想到呢?出了考场我就问候了出题人得全家,那个气愤啊!但现在回头想想,也怪不得别人,确实是自己没有掌握,还是学生态的呢。通过这,我感觉到考试要及格不难,要得高分难,最重要得是要把自己擅长的领域把握好,在自己的地盘一定要知别人所不知。
第三说说课程,法律就不用说了吧,只要好好看了书做了题的人基本都能过。导则标准和技术方法要结合起来复习,以导则为纵轴,在各个节点上加入了技术方法的枝叶而已,看书、做题、记公式是这两门的主要方法。案例,案例不好考,难就难在他的主观性太强,复习起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大家好象都是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其实也不一定。每一个环评无外乎是水气声渣,案例的类型不过是化工化纤、医药、冶金、建材、输变电、社会区域、石油、交通、水利农业,再加上规划,不过十类而已,每一类有几个侧重点,生态类的主要影响基本都在施工期,动植物、土壤、水土流失应该是其关注的重点,而化工机械类的重点是运营起的废水、废气超标的问题,废渣的危险性等问题。这些关键要靠下面自己总结,总结好了就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了。
第四,说说参考资料,网上的参考资料是五花八门,各类总结,各种汇总,我曾经对它们都是如获至宝,但复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些并不适合我,还有一些光看别人总结好的似乎总也进不了自己的脑袋,必须要自己总结一遍。
经验之谈也到处都是,不是说别人说的不好,也有说的很系统很实用的,但经验总是别人的,不可能照搬和复制过来就能保证你的考试过关。就象我的经历,我只能说经历过,最后的结果还不错,但要是让我回首,我依然在复习的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走了许多弯路,就算让我自己再这样来一次,也不见得就一定能过,我只是说出来让大家对我犯的错误有个借鉴,减少大家走弯路的时间,同时我更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和网上各式各样的经验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我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和对策,如此而已,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任何总结和经验都绝对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第五,经验。有的朋友没有做过环评,因此参加环评考试很心虚,其实在许多经验总结中都提到过有很多人是没有工作经验而一次过去,还有很多多年的老工程师几年都没考过。针对这些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我想另外说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处,比如有些朋友刚从学校出来,学化学的,没有做过环评,那么在化工行业的评价方面你就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了,因为你对化学方面的材料特性,化工的工艺比别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那么在案例选题时你可以着重先答这方面的题。还有些比如象我是学生态的,那对生态类的案例即使我没有做过,但看过几遍分析也该知道这类题着重答什么了,因此工作过与否并不是重点,关键是你能否找到自己特有的“经验”对于考试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最后的话
考试就是个手段,它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考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对环评知识有个系统的学习和认识,这对你来说应该比结果更重要,就如同院士不一定非要过六级一样,环保专家也不一定非要考过环评才能称为专家。
但另一方面,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考试,一定要以教材为中心,以配套习题为辅助,完完整整的复习两遍以上,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各种总结、资料,避免走弯路,但只能是借鉴,千万不能试图走捷径。
最后,希望各位朋友都能马到成功,明年好好过个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