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铁路路基部分常见病害案例分析
ztong0515
ztong0515 Lv.6
2013年06月20日 16:49:44
来自于铁路工程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哈利路亚 于 2013-6-20 17:18 编辑 此案例分析非原创,附件中标注有原作者,拿来和大家分享仅供参考,希望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1 、堑坡溜坍案例: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1.1检查经过   2010年6月19日武广高铁k1512+947雨观测点连续雨量及日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达到限速警戒值,18:23限速160km/h,后限速80km/h。

本帖最后由 哈利路亚 于 2013-6-20 17:18 编辑

此案例分析非原创,附件中标注有原作者,拿来和大家分享仅供参考,希望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1 、堑坡溜坍
案例: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1检查经过
   2010年6月19日武广高铁k1512+947雨观测点连续雨量及日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达到限速警戒值,18:23限速160km/h,后限速80km/h。
   2010年6月22日8:38长沙南路桥车间长沙南路桥工区武广高铁防洪巡查小组雨后巡查发现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2现场调查水害情况
现场调查情况如下:
①水害地点: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
②堑坡高度:侧沟平台至堑顶高差10.0m左右
③既有边坡防护及支挡情况:该水害地段未设片石混凝土挡墙等支挡工程,但水害地段往北同高度路堑坡脚设有2.5m高片石混凝土挡墙;边坡防护为全浆砌片石加植草窗植草防护。
④水害情况:严重地段从距堑顶2.0m处裂缝、错台,最大错台0.8m,侧沟平台宽度2.0m,坍体坡脚向侧沟方向有小量位移。图片如下:

1.jpg
2.jpg
1.3原因分析
  ①降雨量大
  5月19日k1512+947雨监测点连续降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防灾系统工务终端显示动车组限速80km/h。
②路基支挡工程欠缺
10.0m高路堑坡脚未设支挡工程进行防护。只设有边坡防护
  ③排水系统不完善
二级平台截水沟未接通吊沟或引出路基外,水直接冲刷路堑边坡。

1.4临时抢修方案
   ①接长二级平台截水沟20.0m,并将地表水引向路基边坡外。
②路堑坡脚在侧沟平台用编织袋装土码砌坡脚。
   ③白天及夜间加强检查。

1.5水害复旧方案
①利用天窗时间在侧沟平台处设临时栅栏200m,完成临时栅栏施工后,水害复旧施工在白天进行。
②在路堑坡脚设锚固桩6根,间距6.0m,断面尺寸1.5*2.0m,桩长6.0m
③锚固桩间设片石混凝土挡墙。
④边坡设拱形骨架护坡进行加固。
1.6施工方案
利用天窗设临时栅栏隔离后施工,临时栅栏设置图如下
3.jpg

1.7整治效果
该工程整治完成已1年,现检查堑坡排水系统完好,堑坡稳定无裂缝。达到了整治效果。

2、堑坡滑坡
案例:武广高铁上行k1634+985~k1635+041堑坡滑坡


2.1检查经过
2010年7月8日0:30株洲西路桥工区雨后检查发现武广高铁上行右侧k1634+985~k1635+041挡墙位移0.1m,一级平台多处裂缝宽0.05m、二级平台上多处裂缝宽0.07m,栅栏外6~7.0m处山坡裂缝深1.6m。
2.2水害具体情况
①既有边坡情况
栅栏内堑坡高度13~14.0m,二级边坡,其中:一级边坡高度8.0m,二级边坡5~6.0m,边坡坡度1:1.75,边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
栅栏外边坡坡度1:6左右,总高度约6.0m
②水害情况
   滑坡主裂缝在栅栏外水平距离6~7.0m处,主裂缝深1.6m,宽0.3m,滑体约6000m3
4.jpg
侧沟平台上电缆沟盖板挤出,隆起高度0.3m,既有钢筋混凝土侧沟外墙裂缝
图片如下:
5.jpg
2.3原因分析
①降雨量大
7月6日连续雨量88.5mm,一小时最大雨量35.8mm
②路堑高度较高,土压力大
③地质不良
施工中曾发生基坑溜坍
2.4临时抢修方案
①栅栏外砍柴,夯实裂缝
②彩条布覆盖栅栏外裂缝部分土体
③栅栏内骨架及平台裂缝用水泥砂浆封闭
④病害地段24小时看守
2.5水害复旧方案
①利用天窗时间用临时栅栏进行物理隔断后白天进行水害复旧施工。
②堑坡刷坡减载
③设抗滑桩加固,桩长12.5m,断面尺寸2*2.5m
2.6施工方案
利用天窗设临时栅栏隔离后施工,临时栅栏设置图如下

6.jpg
7.jpg
8.jpg


2.7整治效果
该工程整治完成已1年,现检查堑坡排水系统完好,堑坡稳定无裂缝。达到了整治效果。
9.jpg


3、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
2010年发现武广高铁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86处,2011年发现武广高铁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98处,2010年7月~2011年8月共计发现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184处。
案例:武广高铁下行k1407+978左侧路肩开裂上拱
  2011年7月6日检查发现武广高铁下行k1407+978左侧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4.0m长,1.9m宽,上拱高度最高处达0.12m
10.jpg
11.jpg

3.1原因分析
3.1.1设计缺陷
   ①设计伸缩缝未切到底。路肩混凝土设计厚度10cm,设计伸缩缝深度2cm,伸缩缝未切到底。
   ②设计封闭材料欠佳。原设计两线间及路肩混凝土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封闭,后变更为C20混凝土封闭。
3.1.2施工质量缺陷
①伸缩缝未切通
②伸缩缝宽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3.1.3高温原因
3.2路肩混凝土开裂上拱对安全的影响
①影响行车安全
  严重地段混凝土开裂、上拱高度平钢轨,已构成严重安全隐患。、
②影响路基稳定
地表水经过裂缝渗入路基基床会软化路基,加剧路基沉降。影响路基稳定。
3.3施工方案
3.3.1利用天窗时间凿除、清理开裂上拱混凝土,新灌注C20混凝土
3.3.2安排施工负责人1人: 负责按规定填写武广高铁施工封锁开通确认表。进栅栏内施工前,清点作业人数、上道机工具材料数量后向驻站联络员申请要点,作业完工后在开通前30分钟,检查确认施工工具、作业人员、清理水沟余土均撤离、清理出栅栏外后申请销点;负责劳力组织,按规定填写施工记录.
3.3.3劳力组织:凿除混凝土4人,转运混凝土块4人,转运材料及灌注混凝土10人,涂混凝土养护剂1人。

3.4施工内容:
①凿除、清理开裂上拱混凝土块处栅栏外。
②灌注路肩C20混凝土。
③混凝土初凝后涂混凝土养护剂
④伸缩缝内涂聚氨酯防水涂料
3.5施工工具
铁锤、铁铲、扫把、扁担、土箕、头灯等
3.6施工条件:
夜间天窗点内施工
3.7施工程序:
①凿除及转运混凝土块,清扫场地
②转运河沙、水泥、卵石等材料
③拌制及灌注C20混凝土
④混凝土初凝后涂混凝土养护剂(一般灌注2小时后)
⑤清扫路肩余土清点工具、材料、作业人员
⑥销点
⑦伸缩缝涂聚氨酯防水涂料(第二天封锁点)
3.8主要技术及标准:
①转运余土跨越股道应用编织袋装袋。
  ② 混凝土配合比正确
  C20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采用32.5P水泥:河砂:卵石:水=1:2.24:4.16:0.57
  ③正确填写施工封锁开通确认单
  施工负责人记录好每天施工里程、施工项目、施工人数、施工质量、作业时间(封锁、开通时间)
  ④修补混凝土四边均应设伸缩缝,缝宽5~8mm,缝内涂聚氨酯防水涂料。


4 、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
   2010年发现武广高铁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57处,2011年发现武广高铁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61处,2010年7月~2011年8月共计发现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118处。
案例:武广高铁1542+685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
   2011年7月25日检查发现武广高铁k1542+685两线间混凝土开裂上拱4.5m长,2.2m宽,上拱高度最高处达0.12m

12.jpg
13.jpg



2.jpg


1.jpg


3.jpg


4.jpg


5.jpg


8.jpg


6.jpg


7.jpg


9.jpg


11.jpg


10.jpg


13.jpg


12.jpg

免费打赏
ztong0515
2013年06月20日 16:58:36
3楼
本帖最后由 哈利路亚 于 2013-6-20 17:11 编辑

13路堤边坡冲沟
案例:武广高铁长沙南站右侧堤坡冲沟
26.jpg
14基床翻浆冒泥
案例:武广高铁上行k1518+600~800基床翻浆冒泥
14.1检查经过
   我段2010年9月7日1:10检查发现武广高铁k1518+613~883基床翻浆。
14.2翻浆具体情况
①武广高铁上下行k1518+613~740基床翻浆情况
  武广高铁上下行k1518+613~740基床翻浆,严重地段上行右侧支承层与道床板间有黄色泥浆流出,支承层与道床板间离缝0.1mm(以前修补后新离缝),该段下行路堑高度20.0m左右,边坡采用框架锚索梁防护,上行路堑高度6.0m左右,边坡植被防护。翻浆图片如下

27.jpg
 ② 武广高铁上行k1518+834~883基床翻浆情况
 上行右侧支承层与道床板间有黄色泥浆流出,支承层与道床板间离缝0.1mm(以前修补后新离缝),严重地段上行线路上拱4~5mm。该段下行路堑高度30.0m左右,边坡采用桩板墙及锚杆框架梁护坡防护,上行路堑高度8.0m左右,边坡植被防护。翻浆图片如下
28.jpg
14.2.3原因分析
①堑坡地下水发育
  该地段边坡土质为严重风化的花岗岩,地下水发育,地形东高西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地下水冒出支承层,通过支承层与道床板将裂缝流出。
②基床压实、封闭不实
  施工单位中铁四局进行基床施工时,压实、封闭不实
③侧沟水倒灌进入基床
现场检查下行侧沟为梯形断面,与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要求不符,部分地表通过侧沟进入了基床。

15倒虹吸渗漏
案例:武广高铁上行k1515+494倒虹吸渗漏
29.jpg
30.jpg

16 倒虹吸冲空下沉
案例: 武广高铁上行k1539+576倒虹吸冲空下沉

31.jpg
32.jpg
17 过渡段离缝
案例: 武广高铁上行k1468+735~745过渡段离缝
17.1检查情况
2010年8月23日检查发现在上行k1468+735~745道床板有离缝现象,最大离缝宽度9mm,
33.jpg
水平测量发现k1468+735轨面上拱1.54mm,k1468+740轨面上拱7.19mm,k1468+745轨面上拱1.59mm。 k1468+740(1468324021-023#轨枕处)支承层混凝土已破损开裂,
34.jpg
17.2 原因分析
①施工质量
   由于从路基至轨道多家单位交叉施工,施工接口较多,且该处道床板施工为龙口地段。该段道床板与支承层设计拉毛、施工工艺未严格达标,造成两者接触面粗糙系数较小,最终造成道床板与垫层分离。
②高温因素
   道床板施工温度低(上行13度,下行10度),最近气温较高,最高气温达40℃,导致道床板内积累了较大的温度力。由于高温影响,道床板上下温度差异,上部混凝土受热大,下部混凝土受热相对较小,导致道床板受力不均匀。轨道及道床板热胀冷缩应力不协调产生轨面上拱。
③桥梁与道床板间伸缩缝缝隙不符合要求
   K1468+730桥梁与道床板间伸缩缝施工时跑模,检查发现该伸缩缝失效、顶死。
17.3 整治方案
① 整修桥梁与道床板间伸缩缝。
   彻底清理台后道床板伸缩缝,移除缝内一切杂物。清理后按设计重新填充泡沫板,并用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密封。
② 在道床板内植入销钉,其销钉植入的布置方式如下图1所示:
   (1)路桥分界点至端梁范围内:除第1、4个轨枕盒及端梁范围内不植入销钉外,其它轨枕盒内按“3+2+3+2……”(轨枕盒内植入销钉数量按3根和2根间隔植入)的方式植入销钉;
   (2)端梁往后20m范围内:除端梁范围内不植入销钉外,其它轨枕盒内按“3+2+3+2……”(轨枕盒内植入销钉数量按3根和2根间隔植入)的方式植入销钉;
   (3)端梁往后20m至40m范围内:轨枕盒内按“3+2+0+3+2+0……”(轨枕盒内植入销钉数量按3根、2根和0根间隔植入)的方式植入销钉。
35.jpg
③在道床板与支承层离缝内注浆;待灌浆料强度达到5MPa 以上后再按上述布置要求在该段道床板植入销钉。
④对轨道重新进行调整,使其平顺度满足要求。
17.4 整治效果
① 动检车波形分析
   通过轨道精调和道床板的加固整治,该段线路高低得到明显改善,左、右高低峰值分别降低了3.3mm、3.2mm,现为3.03mm、3.07mm。
② 便携式添乘情况
   整治完毕后,该区段上下行便携式添乘仪无报警,添乘无晃车。
③支承层与道床板间离缝无发展
   对上下行K1468+720-750区段道床板与支承层离缝情况进行检查,离缝无发展(修补地段无新痕),最大0.5mm。如下图

36.jpg

回复
ztong0515
2013年06月20日 17:12:57
4楼
本帖最后由 哈利路亚 于 2013-6-20 17:14 编辑

累的手都抽筋了~传附件,供下载!
回复
zy1015000
2013年06月21日 00:09:47
5楼
很不错的资料
回复
wupeng1146585115
2013年06月21日 17:38:45
6楼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无语问苍生
2013年06月22日 16:32:30
7楼
楼主无私分享 谢谢
回复
黑雪
2013年06月22日 18:28:28
8楼
楼主真是无私奉献啊!!!!!!!!!!
回复
zxb911
2013年06月24日 07:59:50
9楼
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somjor
2013年06月24日 12:14:51
11楼
不错的资料
回复
wupeng1146585115
2013年06月24日 16:49:33
12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sikoutian
2013年06月24日 20:35:34
13楼
:)非常不错的帖子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